
婚礼变迁(相声)
甲:时代变了,很多东西都变了。乙:什么东西变了?甲:吃饱了,穿暖了,享福了,有钱了。乙:这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甲:人们的观念也随着时代在变。乙:观念怎样发生变化?甲:比如在上世
甲:时代变了,很多东西都变了。乙:什么东西变了?
甲:吃饱了,穿暖了,享福了,有钱了。
乙:这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甲:人们的观念也随着时代在变。
乙:观念怎样发生变化?
甲:比如在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给姑娘介绍对象时常说,那小伙子家庭出身是贫农,这小伙子特老实,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农业学大寨的好能手,思想红,根子硬,就是黑了点,黑的顺眼,你俩在一起一定会比翼双飞,心心相印!
乙:那些年代是要论成分,成分好,就一好带百好!
甲:姑娘的回答基本上也是一样的,“(羞涩样,学舌)马大婶儿啊,俺也是贫农,俺也会挣工分,不知道人家愿意不?”
乙:当时我邻居家那个老姑娘就是这么说的!
甲:到八九十年代就又不一样了!
乙:又有啥不一样的?
甲:给姑娘介绍对象时语气变了!
乙:怎样变的,你学学。
甲:唉吆,妞哎,你是越长越好看了。大婶给你介绍一个对象怎么样?那小伙子虎头虎脑,机灵着呢,且不说做庄稼是一把好手,会木工,会搞建筑,会做生意,长得不黑不白,你俩正好天生一对,地配一双!
乙:姑娘是怎么回答的?
甲:姑娘的回答也变了!(昂着头,笑嘻嘻的,学舌)“马阿姨,不急,我还小着呢,以后用得着你的时候我再找你!”接着姑娘就唱起来了,“(学唱)小妹妹我坐船头,哥哥你在岸上走,我俩的情,我俩的爱,在纤绳上荡悠悠,荡悠悠……”你别说,不久,就真的和一个年轻的后生荡悠悠起来,电影院、小河边两人手拉着手,惹得不少小伙子和姑娘眼红,同时,也让老头老太太们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乙:议论什么?
甲:(学舌)你看你看,象话吗?谁家的大姑娘没教养,也不遮遮人眼,唉,当今的年轻人太放荡无骥了!不象话!呸!
乙:老眼光,老脑筋,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甲:现在又变了!姑娘开始自我介绍了。
乙:姑娘是怎样自我介绍的?
甲:在网站上、在电台上、在杂志上我们常会看到或听到,“某女,大学毕业,性格开朗,爱好广泛,特别是文学和足球,欲觅一大老板或公司经理,有意请附个人简历及近期免冠彩照两张,转交老笨熊收。”
乙:时代发展了,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在改变,这是一种进步啊!
甲:可不是,由姑娘看对象就能看到社会的演变。七十年代看你思想红不红,八十年代看你房子中不中,九十年代看你处事能不能,新的世纪看你衣服明不明。
乙:是啊,新时代的新青年穿着奔放,给人的感觉就是好!
甲:还有一个顺口溜来形容姑娘的变化太形象了!
乙:什么顺口溜?
甲:七十年代辫成辫儿,八十年代连一串儿,九十年代烫成卷儿,新的世纪成模特儿。
乙:什么意思?
甲:七十年代时,姑娘家辫两个粗粗的、长长的头发辫儿,穿一件家织布格子衣裳,一双手纳底子的黑帮带袢儿鞋,就显得特时髦,后来开始“国共合作”,两根辫子合二为一,扯上几尺的确良布到缝纫铺里做一做,再买一双平跟帆布鞋或塑料凉鞋,走起路来特爽,再后来开始刮起了烫发风,把头发烫成一卷一卷的,穿上成品上衣,蹬一双高跟鞋或坡跟鞋,约上三五个伙伴,到街上一走,嗨,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你看现在姑娘家,羽绒服、休闲服、西服,再配上休闲鞋、高跟鞋、马靴,街道上更靓了。再说头发,有的挽起来,有的飘起来、有的拉了又拉,模特儿留什么样的发型社会上就兴什么样的发型!
乙:高论!
甲:姑娘小伙子谈恋爱的方式也在改变。
乙:是吗?
甲:七十年代小河边,八十年代电影院,九十年代逛公园,新的世纪请吃饭。算了,我说具体一点儿吧,初开始时,姑娘小伙子在小河边羞羞答答一见面,姑娘低着头说,“(学舌)喂,你真好!”到了八十年代,在电影院里,姑娘温柔地偎依在你的怀里面,“(学舌)熊样,你真坏!”九十年代青年男女手拉着手儿,一个唱,“(学唱)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头。”另一个上前,“啪”就是一个热吻,现在呢,姑娘见了你,坤包一挎,高跟鞋咯嗒咯嗒响在你后面,“小样,今天晚上你买不买单啊?”
乙:这个我懂,婚礼变化大不大?
甲:太大了!
乙:怎么个大法?
甲:先说七十年代吧:一挂短鞭,一套毛选,一支钢笔,一碗米面。
乙:你说慢一点儿,说细一点儿。
甲:姑娘从娘家走时,娘家放一挂炮,因为生活穷,只要能噼里啪啦响两下就行,娘家陪送一套《毛泽东选集》,新郎官不管识字不识字,都在胸前口袋里挂一支钢笔,显得很文气,姑娘到了婆婆家,婆婆在米锅里下上面条,新郎新娘各一碗,表示米面夫妻。到了八十年代,就又有说头了:民间唢呐嘀哒哒,三转一响新嘎嘎,爱情电影顶呱呱,洞房花烛火辣辣。
乙:说具体点儿。
甲:那时候,民间乐器班子开始兴起,姑娘出嫁时,长鞭一响,唢呐手开始“嘀哩哇啦,嘀哩哇啦”吹起来了。这时从娘家搬出了新自行车、新缝纫机,新娘子戴着明光锃亮的手表从闺房中一扭扭一扭扭地出来了,泪汪汪的向爹磕一个头,向妈磕一个头,打上新阳伞,上路了。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这叫三转,大多数都是从婆子家要的。跟在新娘子后面的是大衣柜、写字台和录音机等嫁妆,录音机称之为一响。新婚之夜,婆家为了表示喜庆,包一部爱情电影,请南北四邻来凑凑热闹,那些调皮的单身汉们拥到洞房内,嘻嘻哈哈捉弄捉弄新娘子,这叫闹房。
乙:那九十年代呢?
甲:第一辆汽车拉新娘,第二辆汽车拉嫁妆,第三辆汽车锣鼓响,第四辆汽车送亲忙,男女结婚兴起用汽车了。当然,婚礼花样也就跟着多了起来,新郎新娘亲嘴,喝交杯酒,伙吃一个苹果等等,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完。
乙:你能概括一下现在吗?
甲:路上铺满红,汽车一条龙,新娘敬你烟,别当老笨熊!
乙:什么意思?
甲:鞭炮响过之后,地上到处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