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镇情丝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生来就是个水乡的女子,自然对水乡有着特殊的情感。在江南其实处处是水乡,只是在开发的过程中人们把美好的全都丢弃了,只留下周庄、乌镇、同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生来就是个水乡的女子,自然对水乡有着特殊的情感。在江南其实处处是水乡,只是在开发的过程中人们把美好的全都丢弃了,只留下周庄、乌镇、同里等一些有名的水乡。
雨丝轻飘在窗外,随着风飘在身上,心境陡觉清爽起来,在这样的早晨去乌镇,添了些许浪漫,水乡本来就是多雨的。
行走在江南,仿佛每一步都踩在历史上。走进那样的景致中,就如徜佯在宋词的意境里,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风韵,总让人很古典地品味着江南,在这样的杏花春雨中,身心就在不知不觉中被烟雨空蒙的江南紧紧地缠住,目光就在斜阳如泻里被岁月流转的水乡停驻挽留。
无锡到乌镇还算近的吧,在高速上驱车两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了那个梦里水乡。雨还是如丝如芒的飘洒着,人们纷纷打起了伞。多么的有情调,我不愿错过任何一丝情调,我选择感受这个细雨如丝的早春的乌镇情怀。
走进乌镇,一股浓随而厚重的历史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历史与现实纵横交错的时空里,令人浮想感慨,思绪游走在这广阔的想象空间。细雨无声无息地飘着,给这个古镇蒙上了一层面纱,似乎是花非花,雾非雾的镜中花,任你想看清它,却是隔着纱幔的清丽容颜。青石板路面亦是透着青黑的湿气,忽然想起《似水年华》里的青石板路,仿佛永远都是湿漉漉的。
周庄因着陈逸飞的《双桥》而被世人瞩目,大概是去年吧,是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拥抱了那个地方,金色的阳光安静而闲散地从斗檐泻下,落在青石板路上,显出点点班驳。原来水乡在阳光明媚中亦是如此有魅力的。
乌镇,似乎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因为岁月陈旧而带来的陈腐与霉酸气味,那些摇摇欲坠地立于水上的木板房,那些岁月冲刷后散发出古朴气味的小屋弄堂,却不令人反感,以至深深地呼吸,品尝这气息里传来的清远深韵。
周庄与乌镇是有差异的,周庄是白墙青瓦的江南典型民居,而乌镇道是印证了它那个“乌”字,它大部分是木制的门面,就像我小时侯的镇上一样,亦是临水而建的小屋,中间是青石板的弄堂,两边是有着木排门的各类店铺,只可惜,一切都已湮没在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与轰隆的繁华工业中了……到如今,却还要去游览人家的古镇。唉……人们啊,失去了方知美好。
其实到古镇去游览没有什么新鲜感,什么酥饼,丝绸,青团,团扇,米酒……江南哪个地方没有呢。可能我们都只是去寻找那个遗失的梦吧……
“苕溪清远秀溪长,带水盈盈汇野墉。”静立古镇历史悠久的廊桥,走进铺满青石的小街,深入幽深而绵长的弄堂,无不被一种如潮水般的思绪所感染,以至在这样的时空交汇里哑然,任何语言在此时都变得苍白,无声地走过才能尽情地品味。在这样的古镇中,一切喧哗都是那么显得浅陋,静谧赏游的状态。我虽然不是什么文人墨客,但我也不愿意破坏这宁静的景致,破坏这古镇带来的平静。所以,我只是轻轻地走,静静地看,细细品味。青石板、小石桥、乌篷船、马头墙、老房子、古戏台、曾经发生过多少动人的故事,曾经存在过多少美丽的形态,都原汁原味地娓娓道来,不事雕琢。
乌镇就象一本古老的线装书,踩过青砖铺就的书脊,翻开流水装订的每一页,幽深绵长里有一位大师走过来。乌镇,对于茅盾是生命永远抹不去的乡愁。《林家铺子》、《子夜》等等千古名篇,都有着乌镇的气息与影子。茅盾走远了,但他的魂,他的锦绣文章,仍然给这个古镇注入了精神的力量。
看古镇,品古镇,是人是景,是桥是河,是古是今,都可以寻觅到隽永和经典。灵秀的水乡,如织的游人,蓝天白云下老屋静静地徜徉在水乡,动与静凝固在历史的记忆里,让人回味无穷,感受着历史带来的律动。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