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鉴赏

《春江花月夜》鉴赏

救生浮具散文2025-07-18 23:33:05
我喜欢边写文字,边听《春江花月夜》这曲古音乐。我随着这曲典雅、抒情的音乐,感受着一幅“江南春江潮水”图景。这曲古音乐,让我想起唐代诗人张若虚描写“江南春夜”美景的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我喜欢边写文字,边听《春江花月夜》这曲古音乐。
我随着这曲典雅、抒情的音乐,感受着一幅“江南春江潮水”图景。
这曲古音乐,让我想起唐代诗人张若虚描写“江南春夜”美景的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遶芳甸,月明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古曲《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是一首深受国内外听众喜爱的作品。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新中国成立以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全曲共分八段,由引子、主题、主题的六次变奏及尾声构成。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作品第一段的标题是《江楼钟鼓》。由“引子”和“主题”两部分组成。主要运用了两件乐器:琵琶和箫。首先出场的是琵琶,清脆而短促并逐渐加快,此时,隐隐约约传出阵阵鼓声,紧接着以箫吹出的轻巧波音与琵琶相配合,奏出优美抒情、委婉如歌的主题。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江南美景。
作品第二段的题目是《月上东山》,是主题的第一变奏。音乐的前半段是主题上句四段移位的自由模进,后半段为主题后半句的紧缩。描写在那宁静的夜晚,美丽的春江上,一轮洁白的明月慢慢升上天空,那皎洁的月光照在江上,闪闪亮亮;那粼粼的微波,一浪接一浪。也许此时天上的玉兔和嫦娥正在嬉闹呢!
乐曲的第三段《花影层叠》,这段是乐曲的第二次变奏。描写江边的景色。琵琶奏出的华彩旋律给人一阵阵晚风迎面轻拂的感觉,再加上江面荡漾着的微波倒映着江边鲜花的摇曳,在月色下尤其显得凄美动人。
乐曲的第四段《水深云际》,这段是乐曲的第三次变奏。描写的是一幅让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的江上晚景。万籁俱寂,一片宁静。水很深,云很低,水在云际,云在水中,水天一色。再加上乐队的配合形成了天水共长、一望无际绝妙的音响图画。
乐曲的第五段《渔歌晚唱》,这段是乐曲的第四次变奏。描写夜幕下,一条渔船像把剪刀把如镜的水面剪成两半。船上的渔夫一边摇橹一边神态闲适的哼唱着渔歌,像一个仙人。歌,动听极了。景,美丽极了。箫吹奏出的如歌旋律,使听者也悠哉悠哉,如入其境。总之,归舟点点,渔歌四起,声势浩大,渔人、游人们乘兴而归。
乐曲的第六段《回澜拍岸》,这是乐曲的第五次变奏。音乐一开始,琵琶用“扫”和“轮”的指法,奏出一连串由慢而快、顿挫有力的模进音型,使人感到一层层激浪正"哗哗"地、有节奏地拍打着石岸,进而引出了乐队的合奏。合奏旋律气势宏伟,音乐快速而热烈,使人感到那浪越来越大,越来越烈,闭眼侧耳听,如一阵风随浪袭来。音乐强、弱控制得当,突出了春江月夜的迷人之景、之声,让人感觉得到:群舟竞归,江水拍岸,浪花飞溅的情景。
乐曲的第七段《欸乃归舟》和尾声,是乐曲的第六次变奏,亦是全曲的高潮段落。“欸乃”是摇橹声。乐队由慢而快,由弱到渐强奏起大段起伏模进的旋律,似摇橹声。古筝由低至高的切分划奏,这水声、摇橹声前后呼应。真是群舟竞归,浪花飞溅,波澜壮阔。随后,音乐在高潮中戛然而止,然后又回复平静,由筝作为过渡进入尾声。
整曲的艺术特点归纳起来就是:以景抒情,情寄于景。在夜里,边听此曲,边写文章已经成为我的一个习惯。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