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及旧时煮字情
盼了整整一个冬天,雪,终于羞羞涩涩地飘然而至。那些与雪夜煮字有关的记忆,也随着这飘然而至的雪花,渐至明晰起来、渐渐地延伸开去……那旧时情景,再一次勾起了我所有的思绪……一、煮字,怎一个童趣依然……我想
盼了整整一个冬天,雪,终于羞羞涩涩地飘然而至。那些与雪夜煮字有关的记忆,也随着这飘然而至的雪花,渐至明晰起来、渐渐地延伸开去……那旧时情景,再一次勾起了我所有的思绪……一、煮字,怎一个童趣依然……
我想,把写字不叫写字,称之为煮字的,大抵是没有几个人的吧?关于煮字的由来,绝非一两个字就可以尽言。
煮字,起自2003年的一个雪夜。
那夜,碧海银沙的朗诵天地语音聊天室的麦序表上,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名字:大雪融融不煮字。出于一种直觉开始盯着这个马甲,盯着这个马甲的主人打在房间里的每一行字,发出来的每一个系统表情。
熟悉,直觉有种莫名的熟悉感。那些发在大屏上的系统表情与简短问话,每一行都象极了一个人,象极了每一个周末与我共同在朗诵天地上管主持的若耶夕夕。莫非?
果然,当这个马甲跳上诵读窗口的时候,音乐淡然而起渐至强烈,约30秒的音乐留白之时,诵读者那始终沉稳、淡然、醇厚、干净的声音,证实了我心中的猜测:大雪融融不煮字,除了若耶夕夕,还会有谁起出来这样的名字?
是的,我早该想到是夕夕妹妹了,毕竟,这个马甲也属于她煮字家族的成员之一。
当音乐渐渐淡去,房间里归于一片宁静的时候,她一再地向房间里的朋友道谢,把麦克交回到主持人手里的时候,我顺手用悄悄字的方式打了一行字给发给她:“妹妹,下雪不煮字?”然而,忙着发这行字的同时,我早已忘记了我挂在房间里的名字,并不是惯用的琴韵秋水。刚想打字给她说明一下,就见电脑屏幕右下角的QQ的面板上,静态的隐身头像图标已经不停地闪动起来。我立刻用鼠标双击,跳出来的是夕夕的对话窗口。窗口里的字是从房间里复制粘贴的:“妹妹,下雪不煮字?”
也许,这才是真正的熟悉与了解吧?很多时候,我和夕夕已经无须经过其他的对话或者是表情图片来证明彼此的身份。还有一些时候,我们也根据聊天室里那些资深潜水者随意在大屏上的一条消息乃至一个表情,判断一下他们的本来的身份。说来也颇有几分意思,每次我俩对某一个潜水马甲的猜测,都会八九不离十。
那个时候,确实是非常单纯而快乐的,简简单单地上网,开开心心地煮字。我想,如果不是网络,不是碧海银沙的朗诵天地,不是心里都喜欢的那些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我与千里之外的夕夕,是怎么也不可能有这样的交集。
思绪如窗外的雪花一样纷扬,我又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初上网时的情景。
那是2002年的10月中旬。才学会上网的我在朋友的介绍下,走进了碧海银沙语音聊天室。一切都是那样的新奇,每天总会在很多个聊天室进进出出之后,但总觉得这五音不全的天赋,在唱歌的聊天室里当哑巴总归亏得慌。直到有一天,在稻香村发现了一个不用唱歌的房间“朗诵天地”。
当时的朗诵天地,可以说是一个集网络朗诵众多的名家高手的语音房间,很多在麦上读文章的网友,声音简直可与专业的播音主持妣美。单看那些房间名单列表上的名字,就透着一份雅:一舟、山之回响、沧海一粟、丝路花雨、行云流水、松间明月、邀月共醉……从一脚踏入朗诵天地的那一刻,我可说是真的“傻了”。自许偏好文学作品并喜欢朗诵的我,童年时的挚爱和特长在这里简直就羞于提起。
还敢说自己是读过几本书的吗?房间里传来的名家名篇,别说文章内容了,就连作者的名字也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还敢说自己会拼凑几个方块字吗?朗诵天地的论坛内,有太多的网络原创散文、诗歌、小说以及网络朗诵晚会的文本,每一篇都让我望尘莫及;还敢说曾经在舞台上读过几篇文章吗?房间内传来的诵读之声,激昂时催人奋进、荡气回肠,婉转处如沐春风、圆润流畅,悲伤时潸然泪下、情难自抑,我清楚地知道,这是一个我永远也不可能到达的高度。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反复地问自己:也不过就是一篇中学时代就背诵过多次的课文《春江花月夜》,怎么一舟读来如旷野传来的悠扬乐曲?丝路花雨读来如清澈的泉水叮咚有声?红土地读来如森林里的阵阵松涛?而若耶夕夕读来如山林里的清音,又似从时空的那端缓缓流淌而来的天簌呢?
我真的迷茫了,一时间,竟是那样的无措与惊慌。
就在那个早春的周末,按着朗诵天地值班表安排,我按时挂进了房间,心里却在猜想着:与我在同一天值班的若耶夕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她也会和我一样按时来吗?我们彼此之间能够无介蒂的合作吗?
所有的忐忑不安在那一声“你好”的问候中打消了。当时的印象是那样的清晰:若耶夕夕与我几乎是前后脚进入的房间,而大屏上的“你好”应该是她名字刚进房间、而房间里的语音设备还没有完全打开的时候,就已经敲了出来并发在我的对话框内了。我也立刻在进入房间的名单列表中找到她的名字并点了一下,回了个消息过去。
就这样,我们俩开始你一言我一语问答式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夕夕告诉我,她进入朗诵天地的时间也不太长……
后来,在共同的值班过程中我们就渐地熟悉起来了。
想想当时,心里仍有掩不去的笑意和满足。我们每一个周末都会房间里值班接麦收麦,主持着大家的朗诵秩序;同时还会在QQ的对话窗口东一句西一句的聊着……关于季节,关于饮食、关于风土人情,也有关于听到某个朋友读的一篇好文时私下的交流。以我这样一个根本就不敢在朗诵天地一室读文章的人,值班的搭档是朗诵非常好的若耶夕夕,我根本就无须担心没人要麦时房间里的冷场。在我们共同上管的时候,基本就没有出现过没有人排麦要读文章的时候,以至于夕夕在主持几个小时后想读一篇文章,还得换一个名字去下边排队,因为,经常会因为用本名排了队却在后来被别人要走的时候。
说起来,与夕夕搭档的过程,也养成了我和她一种无须言语的默契。
那个时候,我们俩也经常拿着麦就大家所读的文章进行现场串词。当然,夕夕串来的多与朗诵技巧有关:如何断字断句,如何区别轻音重音,如何掌握抑扬顿挫,如何理解文章的背景与作者的创作意境,如何把握音乐的强弱和文章的配合。而我,在与夕夕合作中,也渐渐学会了一些取巧的方式:避重就轻,不谈朗诵,只说作品的中心意思与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也会胡乱拼凑几句与文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