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问

青城山问

救偏补弊散文2025-08-17 06:52:49
2012年与2013年交接的这个冬天,成都天气特别冷,不但是冷,还一连冬日的阴霾锁城。一些日子因为天气也因为心情而抑郁。看新闻说全国很多城市尤其是北京,雾霾重度污染空气,一些采访提到“汽车尾气”,“尾
2012年与2013年交接的这个冬天,成都天气特别冷,不但是冷,还一连冬日的阴霾锁城。一些日子因为天气也因为心情而抑郁。看新闻说全国很多城市尤其是北京,雾霾重度污染空气,一些采访提到“汽车尾气”,“尾气”是否“罪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治理空气污染,必须保护现有的山林绿地!然而,在一些地方,山林正在被砍伐,绿地正在变成楼群!这是建设的需要?还是目光短浅的盈利目标?
重走青城山,笔者思考再三,下笔之际,依然惶惑。
诉于此,算是对山,对人,有个交代。

(一)2012年秋,再上青城山。
到后山下车,顺车道与河道中间的路走。这条路地震后还是第一次走。路,石板、石子、花坛、花草树,似乎被格式化了,跟城里街心花园差不多,走在其间,花红草绿,美,但不是山野的美。
喜欢青城山,就是喜欢抬头见山、侧耳听水、野花藤蔓、云遮雾绕的山野美。
抬头,依然见山,心里踏实许多。
只愿青山苍苍,流水长长。
多年来,每每进山,每每走山,都有一种被山、树以及绿生生的草叶净化的感觉,即使有时候寂寥孤单袭来,对着满山青葱泼出去,也顿生几分被山泉浴过的干净。
路,通往马家沟的那条,通向红岩村的这条,通往通灵沟、五龙沟、飞泉沟以及银海坪似乎还没有完全修通的这些条……每一条路的方向都没有变,宽窄也没有变,只是坚实平滑许多,地震损坏的痕迹被修整一新,原先还是石子的路段现在是水泥柏油路面了。
路边房舍的变化却很大。原先的农家小院几乎完全没影儿,每一家的庭院都变成楼房,两层三层甚至四层!几分富贵,几分堂皇,当然价格也随之“富贵”几分。原先,地震前也在涨,25元包吃住,是1999年间,到2007年涨到五六十元一天。现在,地震之后的今天,在通灵沟,我问一个刚从院门里走出来的中年男人,他指指路边一家有点规模的房舍,说是,现在是一百七八元一天,旺季两三百还得提前一个星期订房。
尽管对涨价有准备,我还是讶异。那栋三层楼的房舍,也没有多华贵的模样,却贵得有点霸气,青城山房价可见一斑!
如此贵的房价,让那些没有多少退休工资的老人如何承担呢?而据我所知,地震前来青城山避暑一住数月的大多是这些退休老人。
游客结构变化了吧,我想。现在来的大多是年轻人,单位组织或者相约结队,开着豪车来度周末、节假日,肯花钱,区区几百元吃喝玩都包,也算不得贵,而对于有单位可报销的人来说,就更加不贵了。
那人也说,除了联建,现在是年轻人来得多了。
说话间走到另外一栋房舍边,在靠山的这边。
这家也是一百七八?我问。
便宜多了,差了档次,只要七八十元就行。
我左看右看,没有看出多大档次差别。
后来,我就住进了只要七八十元一晚的房,老板是原先“华兴山庄”的老板,现在不叫“华兴”叫了“锦缘”,是地震后迁到这里重建的。老板娘声称淡季了,才会低价给我。我是那天住店的唯一客人。走进房间,也觉得七十元不贵,无线网络,24小时热水,房间宽敞、设施齐全,比较一些通行全国的连锁酒店也不差哪去!
晚饭在泰安镇上吃的,一碗石磨豆花,一盘清炒苦瓜,也算可口饭菜,才22元。
深秋初冬的山里,瞬间就天黑了。
谁知道白天感觉不错的路到了晚上就黑灯瞎火坑坑洼洼,不过八点就没有一个人走。壮壮胆子摸黑探路慢慢走。幸亏马家沟拐角处有男人女人说话声,才放松许多。快步回到“锦缘”。整栋三层楼房亮起一盏灯,那是“207”我房间的灯。网络通着,下午走山的心志还在,就将山林的安静当做久违的诗意,打开网络,一番述说。
此番青城山行,是预热了很久的。上次上山之后,就预计着要再上青城山。
上次,我们从成都到马家沟,再从马家沟驱车红岩村,到五龙沟口盘山而上,过吴家大院,又沿路而下,拐下山到红岩二桥。
放眼,无论是树林、田土、房舍,还是路,都不是当年模样。在小孙颇为得意的茶亭,小马宽敞的餐厅,老毛推窗望山设施还不齐备的宅院,我都感到只是一栋不错的建筑而已,就算翘角雕梁貌似“古镇”房舍,却完全没有石板小路木门老家的的韵味!没有人在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的亲昵,更没有青瓦白墙仿佛走进“外婆家”的温馨!我,只是个陌生人,游荡在陌生环境,忐忑、张皇,还有点不知所措。
早就知道红岩村被规划为“集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古镇,也怀有“古镇到处有,红岩只一个”的抱怨,但一向喜欢古镇的我,对“红岩古镇”也心有期待。只要红岩依然,山林依然,流水依然,青山依然,就算仿了“古镇”也无关紧要吧,游者,匆匆过客而已,山林终归是安静、闲适、干净、纯粹的山林,红岩终归是可以看云听风、雨后泛红发亮的那方“红岩”!
但那天,当我站在青城“古镇”,目睹从公路一直延伸到山高处的“青城别院”,眼望一坡占了半个山岭的联排别墅(房产)替代了苍翠挺拔的大树,真是好半天喘不过气来!
满坡的大树被砍,山林不痛吗?砍伐山林,不是犯罪吗?
不禁想起那一年——
那一年,是2003年。那年冬季,我们忽发奇想,上山看雪。雪景没有赶上,赶上了全村动员上山栽种药材(杜仲),那景象让人感觉春天来了,山庄勃勃生机。
第二年却传来消息,说是红岩村村长、村支书还有孙老幺被拘,缘由是破坏自然林,触犯森林法……
——今天想到此事,提及此事,绝不是想为当年的处罚翻案。只是想问,同样的青城山,同样的红岩村,同样的山体树木,不同的是青城山已经受到地震伤害,至今滑坡创痕还在,植被损失裂纹还在,山不会说话,树不会说话,难道不是一样的地球主人?难道不应该在地震重建中得到重树与重建?至少,不应该让山林再痛,大面积伐林建房吧?!
一大串问号拥塞胸膛。
不知,开发商进山砍树造屋,是不是得到政府批准或者属于政府行为?
不知,地方政府,是不是有权假地震重建之口而允许砍树伐林触犯森林法?
不知,砍伐山林是不是还要地震以及震后重建来承担责任?
谁能告诉我,地震毁坏山体,是更需要山林维护还是需要水泥钢精“森林”去稳定?
地震给人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