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杆子

二杆子

潘沐小说2025-04-15 22:50:55
追溯“二秆子”,应产自盛唐。相传长安“市长”京兆尹,他权威势猛,每次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拿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二人,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
追溯“二秆子”,应产自盛唐。相传长安“市长”京兆尹,他权威势猛,每次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拿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二人,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相称,而是共称伍佰,分到每个人头便称“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谓“二秆子。”
到了新中国,“二秆子”有了新的注脚。
在革命战争年代,“笔杆子,枪杆子,革命要靠两杆子。”富有魅力的政治家邓小平同志在笔墨之间成就了“两杆子”的新定义。
在和平建设时期,“一支枪,两斤花,叛你三年无话说。”人们见到的“枪杆子”少了,而“笔杆子”却多了起来。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二杆子”均是“笔杆子”,早些时候这“二杆子”同在某局某办为某领导起草文稿,人们“戏称”他们也为该局的“二杆子”。为了便于交待下文,我们抛开“二杆子”的年龄大小,地位高低,分工粗细不论。姑且把目前仍从事“笔杆子”工作的称之为“大杆子”吧。
据悉,“大杆子”在当地耍“笔杆子”也算是小有名气,每写文章让别人念叨总能获个一等、二等的奖项,用百度搜索他的小名也能搜出几十个页码,当地政府还为他颁了个“政府新闻一等奖”的红本本……
同室“为吏”时,“大杆子”每起草公文,一稿即通过。“二杆子”则不然,一稿总获不通过,须经领导谆谆指点,然后出二稿、三稿……大合领导心意。尔后,“大杆子”被升一级,而“二杆子”已连升三级矣。夜深,二杆子妻问道:“大杆起草文稿,一稿即成,你须二稿、三稿方就,大杆之才远高于你,因何你之提拔大快于他?”
二杆曰:“别看大杆文可著书,领导不视有何用哉,大杆之才与我途同殊归。大杆之作一稿即通过,不予领导指点之余地,是他不智也。我二杆之稿,善于领会领导意图,虽再二、再三方成,此乃非领导之巨笔,难言锦绣之文章啊!”
二杆再曰:“我之腿杆加之笔杆乃我升迁之要也。你何言他之才远高于我?”
二杆妻笑曰:“你确是领导肚里的蛔虫,二杆子就是比大杆子强!”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