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件

医疗事件

争标小说2025-04-11 17:24:39
如果谁要是说双榆树村的龙脉是子虚乌有,全村人不会高兴。可是,如果你追问他们村里出国真龙天子亦或是龙侄龙甥,哪怕是皇上身边的宫女太监,如果有过那也就算验证了龙脉的传说。只是没有,一个都没有。这的确是村民
如果谁要是说双榆树村的龙脉是子虚乌有,全村人不会高兴。可是,如果你追问他们村里出国真龙天子亦或是龙侄龙甥,哪怕是皇上身边的宫女太监,如果有过那也就算验证了龙脉的传说。只是没有,一个都没有。
这的确是村民心中的无法愈合的伤痛。可是,在一年的夏季,有一件事却使全村人精神一振。
这一年的春节正好赶上立春。见多识广的老辈人都说这是几辈难遇的奇事。俗谚说得明白:二春相通,必建奇功。果然,这年正月十五落雪盈尺,惊蛰那天雷声阵阵,似远似近,好像在云中又像就在身侧。清明那天风和日丽,空气中没有一丝风,天空不见一片云彩。更何况后来不到十天已经下了两场透雨。
无论是行走在路上的村民,还是正在做活的百姓。哪一个脸上不透着喜气?几年结着梁子见面不说话的两家人,走个对面,也笑着点头致意。平日里最怕出门、走两步就摔跤的刘氏家族三爷爷,今年七十四岁高龄了,也颤巍巍的站在门口,伸出哆哆嗦嗦的手,含糊不清的喊:“好光景,好—光——!”
这样的年景谁会不高兴呢?别的不说,只拉水种地一项,全村就要节省数万元。
转眼就到了五月了六月初。正是连雨天,所谓“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晚上,你蹲在玉米地里,会清楚地听见玉米拔节“咔咔”的声音。
比起今年的风调雨顺,又一件事更让全村热欢欣鼓舞。
那天,村长刘发大叔去镇里开会。中国的会就如同巴黎的时装发布会——那是相当的赶时髦。这不,才下了两天雨,就要准备防汛了。
防汛年年防,大叔把村民们召集到一起,没提防汛的事,却从上衣兜里掏出一个纸包,打开包了好几层的纸张,原来是一封信。什么信值得见多识广的大发叔如此珍视?看了公章你就会明白——实验高中录取专用章!哦,原来,是大树的宝贝儿子刘志勇中考得中,考上了全省有名的实验高中。这可是全村人的骄傲,因为哪家有孩子初中毕业,在村里就是有学问的人了。高中,那是城里的高等学府。用刘氏家族三老太爷的话说,那考上高中就是中了举人了,了不得!
这一回,全村人都扬眉吐气了。他们仿佛看见志勇一路高榜得中,进了京城,做了大官。最好娶个公主、格格什么的,来印证一下龙脉的传说。
因为在这之前,外村人问起龙脉,双榆树村村民都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不敢说,不能说。这回,村中中了一个举人,好爽!村民可以大大方方的问别村人:“你们村里有在实验高中读书的吗?”
志勇是刘家的孩子,但他更是全村人的骄傲。这样天大的喜事,庆祝一下是必不可少的。大发叔杀了口猪。李三全子平时小气得跟铁公鸡一样,这次是相当慷慨,从家里牵了一只肥羊。其他青菜各家只要有的,不用吱声,都会或筐或袋送来。改刀的、掌勺的、端盘子做饭洗碗的,不用细说,都和自己家有事一样,伸手就干。当然,忙里忙外,哪里都不会缺少张二哥忙碌的身影。
大叔家灶火三天三夜没有熄灭,双榆树村陶醉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
第四天晚上,原来身体就不好的大发婶又高兴又劳累心脏病犯了。正在和一群狐朋狗友喝酒的大发叔没有在意。他知道,大婶这是老毛病,打俩吊瓶就恢复过来了。
只是这次大婶足足打了四个吊瓶才见好转。有人说大婶心疼吃饭花了太多的钱,上了一股急火,才犯了病。大家都认为不会是这样。只是,大发叔的牙肿了好几天这是实情,不知是什么原因。
大叔因为要在家照看大婶,所以,开学时只有志勇一个人背着行李沿着弯曲的铁路驶向遥远也并不遥远的县城。有人说,到小车站送志勇的有一个和志勇要好的女同学。村民都笑笑,不置可否的忙自己的活计去了。
大婶的又一次犯病是在志勇第一次月考之后,他拿着成绩单想找个电话亭,给家里报喜。却意外的看见了步履沉重的老爸。
原来志勇开学走的第二天,张二的儿子张淼也受到了实验高中的录取通知。张二哥照例请客一天,只是张淼的中考成绩要比志勇多七分。
大婶从张二家回来,脸上讪讪的,回头看见脚步踉跄的大发叔,怒气冲冲的给了一顿标准的国骂。张淼当然也是全村人的骄傲,只是大婶因为高兴、激动,可能还有些别的原因,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了。
大发婶的病一直拖到现在,如果不十分严重,怎么会到城里看病?如果不是正在抢救——还不知道能不能就过来——怎么会让忙于学习的儿子到医院去见自己的老妈呢?
好在父子俩一踏进病房,对大婶的抢救也宣告成功,望着才几个月就销售的脱了人形的老妈,志勇失声痛哭。后来,就昏迷了过去。
当医生从抢救室出来,告诉大叔志勇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但志勇有严重的营养不良,导致意识障碍,详细诊断结果要明天下午才能出来。
志勇在病房慢慢清醒过来,当班的护士正好把诊断结果送过来:“年纪轻轻怎么会得上这个病?”护士长小声说:“这孩子家里条件不太好,读书又累,这个病得上容易……”志勇没有听清下面的话。
志勇心中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忍住欲哭无泪的悲痛,打起精神,睁开眼睛,对护士长说:“把诊断给我,先不要让我的父母知道,好吗?”
护士长一愣,马上明白了志勇的话,安慰他说:“你的病其实也没什么,只要注意点营养,养一段时间,不复发就没事了。”
接下来的日子,志勇的时间被分成了两份,一份用来学习,一份用他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求医治病。医生看了很多,药也吃了不少,他还是经常感到恶心,头晕,只是还没有达到昏迷的程度。
志勇和张淼都学会了上网。志勇经常到学校附近的网吧查自己的病情,自己的症状像是这种病又像是那种病。查过之后,他头晕得更厉害了。
求医占用了志勇太多的精力,买药又耗去许多金钱。尽管这样,志勇的成绩在班里和学校还是榜上有名。
只是,二十岁的男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生活费的不足使志勇营养不良,营养不够病情会加重,这样造成了恶性循环。
家中有多病的母亲,他无法再向家里张口要钱。几经辗转,志勇找到一个比较轻松的临时工作——在制药厂做装卸工,每天早晨五点厂里出货时,志勇和其他几个工人负责把货物装到车上。
货车很不准时,每次志勇早到了,只能到旁边更夫的小屋去驱寒避暑。更夫姓刘,与志勇同宗,志勇叫他大爷。老头也喜欢这个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