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孩子跌倒的机会
昨日一学生家长来访,我们聊了这位学生的情况后,我听到学生的母亲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儿子在小学一直都很不错的,老师都很喜欢他,现在为什么他就退步了呢?”我试着用不同的方法与家长沟通,家长终于心满意足
昨日一学生家长来访,我们聊了这位学生的情况后,我听到学生的母亲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儿子在小学一直都很不错的,老师都很喜欢他,现在为什么他就退步了呢?”我试着用不同的方法与家长沟通,家长终于心满意足的走了,可是我的内心却难以平静,脑海里一下子想到了许多。一岁左右的孩子,父母看着她迈着踉踉跄跄的小步走路时,心里总是满怀欢喜,因为孩子终于可以独行了,年轻的父母总是怕孩子摔着,而忍不住想要去拉孩子的手,孩子总是自然的挣脱大人的手,依然踉跄着前行,虽然有时会跌倒,可是大人并不会着急,因为大人知道那是女儿在学习走路,而学习的过程中又怎么可能不会摔跤呢?
此时,父母的脸上写满坦然,谁又会因为自己的孩子摔得多一点而难过,谁又会因为自己的孩子摔得少一点而自鸣得意呢?一切都在宽容与微笑中随风而去,因为大人在心里非常自信的以为,自己的孩子一定可以学会走路。
这里有三个必要的因素:健康的孩子,自信的父母,宽容的态度。
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学会了许多曾经不会的知识,可是小孩的父母开始不自信了,他们从不同的途径,找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来与自己的孩子相比较,他们开始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产生了诸多焦虑的情绪,而情绪极有可能化做一腔怒火扑向无知的孩子。
许多时候,我接到家长的来访电话,问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后,如有不理想的状况出现,家长一般都会单向的以为这一切不良状况都只是孩子没有认真听课造成的,其实这中间可能有许多的原因,当然孩子自身原因的可能性也极大,可是家长自己呢,自然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呢,身体状况的影响呢,老师情绪的影响等等都有可能对孩子的学习造成许多负面的影响,可是为什么家长的目光只是盯着孩子有没有听好课这一点呢?
随着孩子的长大,成人对孩子的担心,慢慢转变为不放心和不信任。于是一些父母偷听电话、偷看日记,甚至用雇私人侦探“跟踪”的办法干涉孩子的生活,究其原因,父母都会理由充分的说一切都是关心孩子的表现,担心不成熟的孩子会走弯路,会被一些障碍所跌倒。可是不让孩子经历风雨,又怎么能体会到彩虹的灿烂呢?
有这样的一个事实:一位老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一位家长:对孩子期望值不要太高,太高了就会失望。老教授说,偏远地区有一个女孩子,学习特别好,人称“三脑袋”,物理、数学、化学都能考满分。高考时,父母让她考我所在的这所全国重点大学,她不想考,可父母逼她报考,说是让她为祖宗增光;老师也劝她报考,说是为学校增光。她违心地上了我们学校,情绪一直不稳定,妈妈在校园里陪了她很久。妈妈回去后,学校进行了三次考试,她的成绩都名列中下。过去,她一直是当地的“状元”,这样的结果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入学仅三个月,她便跳楼自杀了。她的母亲到学校来“接”她,欲哭无泪,一声接一声地喊:“是我害了我的女儿!是我害了我的孩子!我当初为什么要逼她?”
在高手如林的重点大学里,她的面前树起了一道又一道的障碍,她很想跨越,可是她跌倒了,因为从来没有摔过跤,这女孩跌倒几次就精神垮了,她骄傲的心理从来就忍受不了自已位居他人之下,失败让她失去了面对生活的勇气。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烦恼缠绕,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智商),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情商)。进入重点大学的学生却要面临同样的考验,从高考状元到成绩平平,从备受关注到默默无闻,心理落差之大,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
如果之前这位女孩的父母能理智的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想,不要以为她没有生过病就一定具备抵抗病菌的身体素质。大多数的父母总是自以为是的给孩子太多的忠告,这样行,那样不行,可是却忘记了一个简单的自然规律,凡事都有它的成长过程。有些风雨是不得不面对的,你又何必一路为孩子撑伞呢?有些跌到是不能避免的,你又何必一路扶着孩子前行呢?
世界上的事都是因人而异的,可是我们的家长却偏要用同一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孩子。于是孩子哭了,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已学的东西越多,父母怎么会越不开心呢?
过高的期望,只会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多的保护,只会带来孩子自身生长的萎缩。
因此,我以为还是不要担心孩子会跌倒,而是要乐观、健康的看待孩子的跌倒,并且还要科学的给孩子跌倒的机会。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