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成太守出罗霄
晋永嘉之乱后,中原世家大族纷纷南迁,巴蜀流民也来到长江中下游一带,由此引发了新的危机。流民遭受欺压,“备尝荼毒”,苦不堪言,与地方豪强结怨已深,矛盾一触激发。到永嘉五年,即公元311年,湘州参军冯素因
晋永嘉之乱后,中原世家大族纷纷南迁,巴蜀流民也来到长江中下游一带,由此引发了新的危机。流民遭受欺压,“备尝荼毒”,苦不堪言,与地方豪强结怨已深,矛盾一触激发。到永嘉五年,即公元311年,湘州参军冯素因与巴蜀流民首领汝班不和,在湘州刺史荀眺面前挑拨,荀眺听信冯素,欲尽诛流民,对几万来自于川地盲流下恶手,一下子激发了流民的反抗。爆发了以四川人杜弢为首的流民起义,以长沙为中心,在荆湘之间造成很大的声势,北及武昌、江州,南至广州。杜弢,四川成都人,出身于名士之家,少有才学,当时出任醴陵令。杜弢身为四川人,为乡人悲惨遭遇所忧,旗帜一树,应者云集,荀眺逃跑,湘州之地成了杜弢的天下。
安成郡地处长沙之东,是孙吴在宝鼎二年(267年)设立的一个郡治,自三国历南北朝几百年时间,地处东南山林要道。原是秦汉时期牵制东南的堡垒,现在成了湘州后援。杜弢的西北当时面对的是王敦率陶侃、甘卓10万大军的进击,南面是广州刺史郭讷。湘州为流民所占,能就近解决湘州流民问题的就是安成。安成地处罗霄山脉,南起赣州,山连岭南,北达豫章腹地,对杜弢而言,他首先应付的是西北面的压力,北可争夺荆州、江州要地,威胁中原,南则可退守广州,获得伸展拳脚的空间,对安成山林也就是现在的武功山就无暇顾及。
当时出任安成太守的叫郭察,与广州太守是为兄弟,郭讷为长。郭讷命始兴太守严佐出兵进剿杜弢,杜弢“逆击破之”迎锋拼杀,大获全胜,紧接着又在巴陵大胜王机。庐陵、南康、安成几地东南拱卫荆湘,安成首当其中,湘州无人,只有郭察领其州事,郭察从丛林中翻越罗霄山脉一下就出现在杜弢的跟前,“州人推安成太守郭察领州事,因率众讨弢,反为所败”,郭察进军长沙却被杜弢所杀。杜弢势大,荆湘一片混乱。
郭察战死,安成没有主子,杜弢如对安成用兵,作扫荡东南之举,恐怕可为其打下一片可退可守的山林,但他没有这样做也腾不出手来,他要集中力量在北面与陶侃相争。武功山矗立于长沙之东南,安成的军事重要地位杜弢没认识到。虞潭继任安成太守,依托山林就有了可运兵的空间。
虞潭,会稽余姚人,当时领庐陵太守,转南康太守,刚好守在安成东南后卫。郭察战死,江州刺史力举其领安成太守,这无疑在罗霄山脉一线重新组织对杜弢的打击。虞潭在罗霄山脉“绥抚荒余,咸得其所”,收拾荒芜,安定地方,山林不乱,为出击杜弢争取了时间和有利条件。虞潭充分吸取了郭察的教训,稳扎稳打守在山林,运兵策略在于伺机出击。时甘卓屯于宜阳,在现在的萍乡、宜春一线,这是进入湘州要道,现萍乡芦溪有甘卓垒,莲花高州、荷塘有马迹庵,饮马泉,是为旧时遗址。杜弢以重兵围困甘卓,逼迫其在武功山北面山谷里进退不得,下死力守着山间营垒。加之流民多为山地百姓,在山地作战骁勇善战,甘卓被困住了手脚,形势十分危急。虞潭找到了机会,从南面的武功山峡谷里出击,杜弢背后没提防,乱了阵脚,甘卓乘势冲出堡垒,一气掩杀,杜弢节节败退。
杜弢此后抗不住各路大军的围剿,便归顺朝廷,但晋军仍进攻不已,杜弢被迫又举义旗,转战之中将士离心,其死于征途之中,是315年。
甘卓解了围,取得了胜利,力举虞潭为长沙太守,虞潭固辞不就。后王敦又向朝廷推荐,要虞潭出任湘东太守,虞潭又称病推掉,后人认为虞潭品质高洁,不贪权位。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安成太守走出罗霄山林要看时机,前锋过盛,深入湘中之地,是祸是福,没有定数,郭察之死其实提醒了虞潭,奇兵制胜是罗霄山脉的用兵之道。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