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色彩艳丽的柞蚕

第一次见到色彩艳丽的柞蚕

猃歇散文2025-04-27 02:09:34
我家自80年代中期从市内搬到农科院之后,有机会接触了一些农业作物和某些昆虫类的小动物,这样的环境既适宜幼年的女儿成长,也弥补了我自己童年时代的空白与遗憾。我第一次将金龟子放在女儿胳膊上时,她下意识地躲
我家自80年代中期从市内搬到农科院之后,有机会接触了一些农业作物和某些昆虫类的小动物,这样的环境既适宜幼年的女儿成长,也弥补了我自己童年时代的空白与遗憾。
我第一次将金龟子放在女儿胳膊上时,她下意识地躲,可是怎么躲虫子与她都是一体的,才8个月大的女儿还不知道如何摆脱它。当我把虫子拿到自己的胳膊上任其随意地爬了一会儿之后,再把它放到女儿的胳膊上时她就坦然了。
我曾为女儿养过几天幼柞蚕。看着比米粒大不了多少的幼蚕在树叶上缓慢地蠕动,很替它们着急,又帮不上忙。由于饲养条件和方法不对,几天时间就把一群幼蚕全养死了,心中空落落的。
女儿4岁时,她父亲去加拿大一年。我把从市场上买来的蚕茧留下三颗装进瓶子,期望它们能变成蚕蛾,好让女儿高兴。开始时,瓶子摆在写字台上,我和女儿天天看,许多天没有任何变化,我就把瓶子放到床下了。
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天,我已经把蚕茧的事忘了。某天夜里,突然听到床下发出很大的声响,“扑腾腾……扑腾腾……”在寂静的深夜,这有节奏的声音显得格外地响亮,有些瘮人。我乍着胆子拉开灯,戴上眼镜,下地查看。本来就很紧张的我在看到真相后,心脏砰砰地像要跳出胸膛……我天生怕带毛的东西,连长了毛儿的馒头都不敢碰,何况是充满了整个瓶子的三只“巨大”的毛茸茸的蚕蛾!我连把瓶子移到别处的勇气都没有,任凭这三只可怜的小生灵在瓶子里扑腾着死去……我自己没敢再看,也没告诉女儿。声响消失后,瓶子里是三具尸体,死后的蚕蛾体积小了许多,我硬着头皮把瓶子扔进垃圾箱,心里满是愧疚。
到此为止,我见过了蚕的年轻幼虫、蛹和蛾三种形态,没见过卵和成年幼虫。听同事说,蚕的成年幼虫特别漂亮,有绿、黄、蓝、红几种颜色,在放养期间,许多彩色蚕挂在柞树上,很壮观。20年来,心里一直痒痒的,希望有机会看到美丽的彩色柞蚕。
9月初的一个周六,在东陵偶遇两位同事,她俩说有条小道可以从东陵走回农业大学,这条小道正是我几十年来一直想寻找的,于是我兴奋地跟着她俩一起走。
走着走着,我突然惊呼起来——我们走进了柞蚕场,每一棵柞树上都挂满了肥胖而艳丽的柞蚕,繁密得就像秋天里丰收在望的苹果树!眼前是一树又一树的绿色蚕!再远点是一树又一树的黄色蚕!对于初次见到彩色蚕的人来说,这景象确实很壮观!
路人告诉我,再走远点可以看到蓝色蚕和红色蚕。我因当天没带相机,想等下一次带相机来时再看。女儿童年时我没能让她看到彩色蚕,这次我要给她看照片,看我拍的彩色蚕的照片!
结果我又犯了无知的错误。等我带着相机再来时,满眼都是残缺的树叶,不见了蚕。蚕已经被蚕场工人收走了,柞树林里只有几个在寻觅着遗漏的蚕与茧的孩子和大人。一个男孩看我要拍照,慷慨地把自己刚刚辛苦找到的二只蚕从兜里掏出来摆到树上……
我不甘心无果而归,在孩子们的指引下,终于找到了蚕场。看门的一老一少在得知了我的目的之后,慷慨地放我进去。
一进蚕场,我第一眼就注意到那二只蓝色蚕,它俩特别地打眼,比我前几天看到的绿色蚕和黄色蚕更漂亮!我一边激动地大呼小叫,一边贪婪地目不转睛地欣赏起来……朋友催我快拍照,我说,不行,现在心跳过速,等稳当下来再拍。
拍完二只蓝色蚕,往里走,我以为还能看到曾经的景象,可是树上光秃秃的,我着急地大声说,这里也没有蚕啊!看门的一老一少走过来,指给我看哪里有蚕。原来,绝大部分的蚕都已经结成茧了,只剩下个别的蚕正在准备结茧,如果再晚来一二天,干脆连一只蚕也看不到了。这些正在结茧的蚕多半躲在枝叶的后面,很难看到,更不容易拍到。这一老一少帮我把树枝搬开,或是将蚕换个地方,以方便我拍照。我一边拍,一边感激地向看门人反复地说“谢谢”。
到底没拍到红色蚕,看门人说,它们已经全部结成茧了,蓝色蚕也只剩下这最后的二只,明年早点来吧。
后来我发现树底下的落叶中有蚕,赶紧将它们拣起来往树上放,可是它们的肉足没有一点劲儿,放到树上立即又掉了下来。看门人告诉我,这是病蚕。不一会,看门人就拣了好几只病蚕放在手上让我观察。从外观上看,病蚕比较瘦小,而且身体有点发皱,懒懒的不爱动弹。因为它们的形象太差,我只拍了一只形象稍好些的留做记录。
把能拍到的蚕全拍完之后,我开始观察整个柞树林。偶尔能看到一枝翠绿的新叶,让人禁不住在萧瑟的仲秋时节怀想春天……生命的顽强真是随处可见啊!可是,绝大部分的老叶子都是残缺的,柞蚕的丰收是对柞树的破坏呢。
原来我以为蚕是直接吐丝把自己包起来的,实际情况是——它们先把丝吐到到树叶上,再把树叶缀成一个筒状,茧就被树叶包裹着挂在树上了。看门人打开一个大编织袋,让我看里面的蚕茧。我问,为什么不让这些茧继续呆在树上呢?看门人说,怕丢。
离开蚕场后,朋友从兜里拿出偷来的二只绿色蚕。于是,回家后我又拍了几张蚕的局部。没人帮忙,只好左手拿着蚕,右手端着相机,效果很差,但能凑合着看清楚蚕的局部结构。蚕的头部长得比较复杂,从网上资料中得知“头部有触角、吐丝孔、单眼、口器”等器官,我拿着蚕仔细地端详了好半天,只看到了触角和口器,没找到单眼和吐丝孔。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胸部有3个胸节,各长有胸足1对;腹部有10个环节,着生着4对腹足和1对尾足。胸足与腹足之间隔着2个环节;腹足与尾足之间隔着3个环节。根据我肉眼的观察,3对胸足是硬质的,相当于人的手,蚕就靠这3对硬足夹住叶子并将其送往嘴边。4对腹足和1对尾足是软的,用来攀住树枝,固定身体。我用手拿着蚕时,手指被它的肉足钳住,能感觉到不小的力度。
当天晚上其中的一只蚕就结茧了,第二天,我观察了另一只蚕的结茧过程,联想在蚕场看到的情景,大致明白了结茧的过程。结茧的过程是艰辛而耗时的。蚕的头部不停地在叶片上反复地拉,同时身体也在不停地蠕动、翻卷,于是白色的极细极轻的丝就附着在叶片上了……
有生以来,第一次近距离地感受着柞蚕的生命过程之瞬间,感慨地想着柞蚕的一生:悠闲地只管吃的幼年;拼命地成长着的青年;奋力地艰辛结茧的壮年;拼却一死产下后代的老年。如果我们能够细心地体会,任何一种生命形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