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锦屏,再见弥勒

秋游锦屏,再见弥勒

妃匹散文2025-08-12 12:48:40
四年前,坐车从昆河高速公路经过,匆匆一瞥了从小就听爷爷说起的“西天取经弥勒佛”。原来,我才知道这佛并非西天,它就在咱云南,就在这物产富饶的红河大地,就在我的眼前,就在这个风景宜人的水乡小镇,就在这层峦
四年前,坐车从昆河高速公路经过,匆匆一瞥了从小就听爷爷说起的“西天取经弥勒佛”。
原来,我才知道这佛并非西天,它就在咱云南,就在这物产富饶的红河大地,就在我的眼前,就在这个风景宜人的水乡小镇,就在这层峦叠翠的群山脚下。佛光闪闪,绿树成阴,亭台楼阁,烟火升腾,总算见了梦寐多年的风景——弥勒大佛,中华锦屏。 
初见弥勒佛,是一种好奇的心情。
或许是一种缘分,我不会错过她,她一直在等着我的到来。自此以后,弥勒,这个与佛同名的地方就对我有着极大的魔力,锦屏山这个名字就成了我心中一直想看的风景,弥勒佛就在我心中定下了深深的烙印,期盼重逢,期盼与她亲密地接近。而命运似乎在这点上成全了我那小小的梦想,毕业后有兴来到了这块美丽的土地,这更增添了我对这片红土的热情,也让我有了进一步认识她了解她的机会。
秋日的午后,阳光温和而不炙烈,阵阵秋风轻抚大地。远山的弥勒佛,像一尊慈祥的老人,静静地远观风景,手捧佛珠,笑容可亲,笑望着世事,淡看着红尘,也像在迎合着每位远到而来的游客,慕名而致的嘉宾。这尊佛像成为了锦屏山上一道靓丽的风景,为这片静谧的观光胜地增添了一份热闹与活力。
再见了佛名弥勒之大奇,其间,寺拥大佛,大运。大雄,大智四院之宏阔,集弥勒强巴相,弥勒思维相,弥勒仙光相,弥勒布袋相,弥勒天冠相之绝致,遂成“弥勒道场”之大寺。
据说大佛于1999年12月落成,高度为1999厘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笑佛,象征跨世界的祖国和平统一繁荣富强的美好祝愿。
亲临了锦屏山大丛林之恢弘,托1999厘米大佛之高大,延1999级台阶之绵长,显千年梯田,百年古树,潺潺清泉之灵秀,更有佛教文化,儒家文化,民族文化和谐共处,同放光彩,遂成“旅游胜地”之大观。
登临仙山佛境,既心智顿开,思接广远,又烦恼顿消,心旷神怡。锦屏山风光秀丽,历代都在山上建造楼阁亭榭,有杜陵祠、阆峰亭等。明嘉靖初,保宁知府张思聪更建锦屏书院,内有尊道阁贮藏经史,另建三贤祠祭祀理学家朱熹、张栻、黄裳。后杨瞻增修望江楼及三洞六亭。清代黎学锦重建三贤祠,改祀杜甫、司马光、陆游,并在锦屏山麓建张烈文侯祠,在阆南桥附近立“张烈文侯故里”碑,纪念抗金名将阆中人张宪。清代先后建吕祖殿、八仙洞、飞仙楼、太白楼、邱祖殿、观音殿、三贤祠、武侯祠、静应祠、瞰碧亭、惠泉亭、“嘉陵第一江山”碑等。
大雄院门口匾牌高挂,“静水慈恩看尽人间多少事,杨枝甘露化作南海一枝春”。
大智院门口匾牌帖辞“荣枯自尽且看花开花落,得失随缘且看云卷云舒。”
原来,烧香拜佛,并不全是为了看风景,而是求得一种恬淡与安闲的心情。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