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那声音

怀念那声音

丹青地散文2025-10-19 09:17:58
忘记什么时候开始,开始迷恋起没有容颜的声音,那些声音或甜美或深沉或欢快或忧伤,那些声音只是声音,纯粹的没有任何修饰。于是开始迷恋起放在奶奶床前的那个笨重的黑匣子,那个发出温暖声音的冰冷机器,那个很久很
忘记什么时候开始,开始迷恋起没有容颜的声音,那些声音或甜美或深沉或欢快或忧伤,那些声音只是声音,纯粹的没有任何修饰。于是开始迷恋起放在奶奶床前的那个笨重的黑匣子,那个发出温暖声音的冰冷机器,那个很久很久以前爷爷送给奶奶的收音机,已经开始褪色。
忘记什么时候开始,开始习惯打开收音机一直从白天听到黑夜,从清醒听到朦胧,从想一个人听到渐渐遗忘。然后记住了那些从MusicRedio里播放的歌曲,跑到百度去下载,开始一遍遍地哼唱。印象很深的是许魏的《旅行》和陈琦贞的《旅行的意义》,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对旅行是那么地痴迷。可哪里才是我的归属地?
奶奶午睡的时候总让我把收音机关掉,于是我抱着那个冰冷沉重的家伙躲到阳台去听,坐在狭小阳台里的板凳上,看着窗外的风景,听着广播里播放的歌曲,开始肆无忌惮地遐想。想一场浪漫的邂逅,想一个一直想念的人,想我的信仰以及天堂的模样。然后开始昏昏欲睡、双眼模糊,意识凌乱的时候,我似乎感到脸颊划过了冰冷的液体,可是我并没有哭。
喜欢上夜晚,那种很深身深的夜晚,那种安静到有些恍惚的夜晚。然后我可以贪婪地塞上耳机,悄悄地听那些暗夜里流淌的声音,依旧来自那个庞大的黑匣子。奶奶总是不时地在黑暗中问我“睡了没,别戴着耳机听广播。”于是我尽量把音量调到最小,敷衍她几句顺便换一个舒服的姿势,继续听我喜欢的电台。那个时候我一直在听101。8的《北京不眠夜》,听到凌晨一点节目结束。不过大多时间都是没等节目结束就已酣然入梦。
很多时候,我都忘记了开始的时间,开始的地点,以及,开始的模样。因为那些开始都那么不期而遇,来不及记得就已经继续。所以当我再次竭力地回想是怎样开始听广播,怎样开始守侯在夜晚,怎样开始爱上电台的时候,我终于什么也想不起来。
多数的记忆都是关于《北京不眠夜》,以及那三个声音迥异的主持人。之所以说是声音迥异,而不是相貌或性格,是因为我从那里所感知的唯一东西,就是声音,也只是声音。很纯粹,纯粹到让我想去保护。而那些花花绿绿的包装纸,华丽暧昧的广告和矫揉造作的明星,却在无形地伤害着这些干净温暖的声音,让它们从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淡去。毕竟,早已有很多人都不再听电台,不再为深夜的节目而守侯。
喜欢在《不眠夜》里听小莫主持有关书籍电影和音乐的内容,每当听到她念那些听众发来的短信,那些表達对书籍电影音乐的热爱,心里就开始温暖,温暖到有些潮湿。那些彼此陌生的人们在互相交流着最近出了什么好听的唱片,最近读了哪本不错的书籍,哪里可以淘到珍贵的碟片时,我就像是在倾听着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对话。瞬间感动。
自己也对书籍音乐电影痴迷着,曾那么深沉地热爱着文字,爱到有些力不从心。从不逛街,从不为衣服鞋子疯狂,只对书店情有独钟。喜欢墨香的味道,喜欢手指摩擦纸张的温度,喜欢一个人静静地阅读。然后听着《不眠夜》,和那些有着一样追求的人们守望晨曦,从不孤单。
后来结束了高考,告别了高中生活,然后听着《不眠夜》里阿鹏主持的毕业特辑,经常一个人在被窝里偷偷落泪,以至于我的被角一头总是湿湿的,泛着咸涩。那些曾经耳鬓厮磨的兄弟姐妹,那些曾经共同的誓言与时光,那些欢笑泪水误解释怀祝福和思念,都随着毕业骊歌渐行渐远,凤凰花开了大片大片,而最后一切的一切终将故事结束,花事了。
高三的时候,我们总是行色匆匆地行走,行色匆匆地吃饭,行色匆匆地穿梭在时间轮盘上,来不及观望和逗留。那些厚厚的习题集考试卷,那些一道道用彩色笔勾画的重点成了我们唯一的支撑和信仰。我再度想起了过去,自己穿着肥大单调的红色校服,背着高高突起的笨重书包,偶尔从漂亮的店铺橱窗前经过,看到明亮的玻璃里折射出来的自己,想起了丑小鸭,想起了蜕变和挣脱。于是我继续低着头匆匆地行走,在那些漂亮骄傲的人群之中。
可是当自己真的毕业,脱下发旧的校服时,竟然不知道该穿些什么。开始留起头发,开始用面膜,开始注重起容颜,自己的以及别人的。开始被物欲横流的社会冲淡了人文情怀,开始变的虚伪和做作。终于离开了奶奶的身边,过四人的住宿生活,混混沌沌地度日,漫无目的地游走。于是深深怀念起高中,怀念起那只孤独的丑小鸭。
那些单纯的日子,纯粹的声音,那些每个守侯在收音机旁的夜晚,一去不回。
现在唯一想做的就是闭上眼睛,只用耳朵辨别这个世界,没有外表的欺骗和追捧,没有灯红酒绿的浮躁,干净地生活。
可是,可是一切都已经过去。没有记住开始,就已经结束。于是只能回忆。
只能怀念。
那些声音,你们在哪。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