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的辉煌期待

黄河文化的辉煌期待

任贤杂文2025-08-01 21:29:18
今年成为谋报的读者,是因为有一份该报摆上案头。以前也片片断断接触它,但似乎发言还不到火候。今年订了该报,不知不觉有些期盼便顺喉而上,不吐不足以平快意。想说的是,该报办得还有点特色。文化味有点古色古香,
今年成为谋报的读者,是因为有一份该报摆上案头。以前也片片断断接触它,但似乎发言还不到火候。今年订了该报,不知不觉有些期盼便顺喉而上,不吐不足以平快意。
想说的是,该报办得还有点特色。文化味有点古色古香,足可以满足一部分人的雅欲幽情。但是我想强调的却是,黄河文化是民族的文化,是大众的文化,并不应只摆上少数文人的案头。
回想改革开放之初,该报文化专栏,那可是充满了驰骋三晋大地的英豪气象啊!每当该报来,许多农民朋友都来争相阅读,心情振奋与愉悦真是无以形容。那时我在一所山村小学任教,晚上无事,经常会召集一些有文化的青年农民来品评其报,既驱除了无聊的寂寞,也扩充了真挚的友谊,以此还激励了好几个有点文墨的农民朋友,提起笔来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发现。直至今天,他们中有两个已成为山西省作协会员。
现在想想,那时的文化专栏可真起作用啊!既鼓士气,又鞭策后进,几乎可以说与民同呼吸共命运哩。
于是我开始盼望该报《文化周刊》能再度辉煌起来。遵照“三贴近”的原则,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想来用不了多长时间,它便也会创造“洛阳纸贵”的奇迹。
纸质媒体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只要发挥自身的长处,克服自身的短处,想来其生命力还是相当旺盛的。
我是一名普通读者,看问题可能单一了点,但我也可能代表无数个普通读者的心愿。
央视教育频道《百家讲坛》栏目,已经为浮躁的影视质媒体探索出一点经验。人们并非“猎艳、探奇”类的忠实观众,大家也需要高层次的文化。但不一定能接受“之乎者也”的竖排式古文。作为历史的研究者,也需要把探索与普及合理运用,这也是黄河文化定位的关键。
随意胡诌八扯,信笔涂鸦,不妥之处,请看官斧正。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