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张悟本现象想到

由张悟本现象想到

装囊杂文2025-03-25 17:34:42
2010年的初春,经湖南、北京两家电视台力捧,名不见经传的张悟本迅速走红。后经报纸网络等多方媒体的联袂推介,张悟本的人气指数扶摇直上,此前鲜为人知的悟本堂走进了公众的视线。食疗养生一度成为京城舆论话题
2010年的初春,经湖南、北京两家电视台力捧,名不见经传的张悟本迅速走红。后经报纸网络等多方媒体的联袂推介,张悟本的人气指数扶摇直上,此前鲜为人知的悟本堂走进了公众的视线。食疗养生一度成为京城舆论话题的中心,张悟本也由默默无闻的中医界人士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医界明星。食疗,这个似乎已是古老的话题被人们赋予全新的内涵而再度关注。各地的慕名求医者不久便纷至沓来。悟本堂一度门庭若市,人满为患。据说,悟本堂曾开列出天价诊费,但仍无法阻止络绎不绝的求医者的脚步,预约门诊的排序已延至第二年的春天。
然而,事态的急转直下几乎令所有人始料不及。
同年6月,国家卫生部邀请多位专家及医学界权威人士就张悟本现象举行专题座谈,与会者对张悟本所倡导的食疗养生理论予以了全面批驳。很快,有消息报道,张悟本的学历遭到质疑,涉嫌学历造假。相关媒体也作出了迅速反应,默契地统一了口径,对张悟本的口诛笔伐不绝于耳。几乎在一夜之间,张悟本由养生专家成了众矢之的。困境中的悟本堂宣布停业整顿。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京都的城管部门,这时也如梦初醒,宣称悟本堂为非法建筑,予以强行拆除,大有墙倒众人推之势。从震撼登场到火速走红直至终归于沉寂,张悟本以极其短暂的周期完成了他流星般的轨迹,令人不禁感喟“成也媒体,败也媒体”!
张悟本已作过眼云烟,无论是非曲直,毕竟远离了公众的视线。对此笔者不谙医道,不便妄加评论,然而透视这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化,却总是觉得在经过伪饰的表象背后,似乎闪隐着某些不便言说的隐衷。
抛开专业角度不论,张悟本在讲坛上曾痛斥医界弊端,直言当下医疗界诸多即不符医理又有悖人道的陋习,势必引发正统医学的全力反击。张悟本抛出这些提法或许有其自身的考虑,但曾指出的医疗界高额的医疗费用,抗生素的滥用,重复过度的检测手段等问题的确言之确凿,这无疑触动了正统医学的痛处!
区区一个张悟本,即便倾个人之力,又怎能与处主流地位的正统医学和强势媒体相抗衡?鉴于此,张悟本的黯然淡出应该也在情理之中。
随着曾被寄予厚望的食疗养生体系的幻灭,让我们的目光重新锁定在中国医疗界冷峻的现实。
中国的医疗界长期以来倍受各方关注。据中国政府网调查显示,群众最关心的十大经济问题中,医疗问题始终高居榜首。因为它关系到国计民生,与百姓血脉相连,而其中存在的问题又是多年来悬而未决。“看病贵,看病难”等耳熟能详的话题早已是老生常谈。医疗系统隐蔽的潜规则一直暗流涌动,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一句话,饱受诟病的医疗问题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痼疾!
风起于青萍之末。中国医疗界在一度丧失监管的情况下获得了高度的自主权,医药费用似决堤洪水般在短期内直线飚升。高昂的天价足以令工薪阶层望而生畏。在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背景下,许多人并未感到多少幸福与优越感。相反,对长远的归宿产生了隐隐的不安。现如今,一场大病足以让一个中上之家一夜之间一贫如洗。有资料显示,近年来医疗费的上涨幅度不仅超过了国家物价上涨指数,而且已超过了GDP的增长!而且问题还远非如此简单,在高创收重效益的经济大潮冲击下,与医疗界合作的相关行业及随之而派生出来的种种丑恶又如蚁附膻,腐败的肆虐滋长令医疗界长期以来笼罩了灰暗的阴影。
毋庸赘述,屡禁不止的收受红包现象已经见怪不怪,医生与药厂的利益分成也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近年来相关事件的陆续曝光,开启了倾斜的红十字下隐秘的门扉,诸多业界内幕相继浮出水面。
在国内药品业供大于求的形势下,行业内的竞争异常残酷。众多厂商在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面前,为了分得市场的杯羹,可谓殚精极虑。在产品竞争、广告竞争的同时,支付给处方医生的回扣竞争早已成了公行的游戏规则。在国家多次颁布降价措施的情况下,药价却岿然不动,一次次降价令均被化解于无形,形成了药品业特有的耐人寻味的“空降现象”。其中的奥妙与玄机似乎又昭然若揭:厂家的最低限额利润,医药代表的收入提成,医生的高额回扣,以及中间尚需打通的重重关节,所有的成本皆要附加于一粒粒不堪重负的药品身上。应该说,是人为的运作方式加重了药品的负担,药价的虚高源于医药界残酷的竞争法则!一种成本低廉的药品经过翻云覆雨般的几度流转,而落于患者的帐上时,就可能几近天价!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应受严格监管的药品,在国内却被无限度地滥用,形成药品世界独有的“中国风景”。
1928年夏季的一天,英国科学家弗来明在实验室里意外地发现了经培育出的霉块可以杀死在它周围的葡萄球菌。这一刻被历史载入了史册,盘尼西林的横空出世标志着抗生素时代的来临。二战期间,它挽救了成千上万盟军的生命,成了天使的福音。抗生素源于西方,在其诞生不久,就被发现可能使人体产生强烈的抗药性,在西方社会已被严格限制。即便它的始创者也不会料到,若干年后,抗生素在中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扬光大,过量的普及使它近乎泛滥成灾。在美国,一般的医生无权开具抗生素的处方,而到中国,任意一个医生笔尖一划,下到孩童上至老叟便都成了抗生素的适宜人群。病房里无处不在的悬置的吊瓶见证了抗生素的无孔不入。
福兮祸所伏,滥用抗生素的恶果绝非是浪费医疗资源那么简单。严重的是,它会使人体出现抗药性体质,其毒副作用会对人的身心造成极大危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8万人因使用抗生素过量而致死,有2万儿童因用抗生素不当而致聋。这仅是来自官方的保守数据,相信实际的数字远非于此。
天使的福音何以化作了“撒旦之手”?抗生素究竟为何倍受推崇?广州市一位20年医龄的医生道破了个中三昧:抗生素的回扣一般都高于30%,有些医生每月仅拿回扣就近万元,很多厂家还附以旅游、学术交流、出国考察等条件。这才是抗生素在中国恣行无忌的内在驱动力!但愿针头下的黑色纪录不再延续……
医疗科技的进步的确促进了医学的发展,精密的检测手段也为最终诊病提供了便捷。但当懵懂无知的患者怀揣着一摞检测单奔走于各个科室之间时,可曾想过这些名目浩繁的检测真是自己所必需吗?
在医学水平还不算先进的国内,高尖端医疗设备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