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于寂寞
“对于许多艺术家来说,唯有在寂寞中完成的创作,才是真正的艺术。艺术生于寂寞死于浮华。”今天读到诸暨作家何心乐《雅室》里的这句话时,我被深深地折服。在风花雪月之中,在歌舞升平的世界里,是不会产生艺术的,
“对于许多艺术家来说,唯有在寂寞中完成的创作,才是真正的艺术。艺术生于寂寞死于浮华。”今天读到诸暨作家何心乐《雅室》里的这句话时,我被深深地折服。在风花雪月之中,在歌舞升平的世界里,是不会产生艺术的,艺术与欢乐无缘,与温暖无关。画家梵高死后,他的画《没有胡须的梵高》竟以七千一百五十万美金卖出,举世雷动,可是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梵高活着的时候竟然卖不出一张画,人们也根本不知道梵高,艺术界汪洋大海般的平庸自始至终压押着他。生前,艺术不能给他带来面包,最后他用手枪向心窝射了一枪,结束了痛苦又寂寞的一生,用生命对不平的社会作了一次悲壮的抗议。
艺术往往是超时代的,同时代的人往往很难有人能和他一起共同分享他的艺术水平,即使能够理解得到的往往是嫉妒和忌恨。1079年(元丰二年)三月,一代文豪苏轼被贬调湖州。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当时批评苏东坡的言论一时间不约而同地聚合在一起,而其弟弟苏辙却说:“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因他太出色、太响亮,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伦,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脚地糟践。所以越是超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
艺术需要远离时代的噪音,需要避免一切俗事和世事,需要十分专注的精神投入自己的作品创作。在这一过程中,他往往十分地不合群,相反,与世隔绝的环境有时反而是艺术创作的最好条件,使得人能够平静下来,放弃一切私心杂欲。阿炳在创作《二泉映月》时,已经双目失明,他当然无法再看到月映二泉的情景,那清澈的泉水和一轮皎洁的月亮便映在了他的心境之上。阿炳眼睛失明前后火与冰的生活境地,使他胸中不能不跌宕起伏,白天现实世界越冷酷,夜晚阿炳心中的月亮便越皎洁,心灵的激荡便越多。卑微的身世、经济的窘迫使他只能选择沉默,只能靠二胡、靠琵琶来倾诉、来宣泄、来寻找知音。
今天夜深人静,当我读着这些千古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就更能深刻理解一个诗人在诗里所包含的意境。“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灯花耿耿漏迟迟,人别后,夜凉时,西风潇洒梦初回。谁念我,就单枕,皱双眉?锦屏绣幌与秋期,肠欲断,泪偷垂,月明还到小楼西。我恨你,我忆你,你争知?”我想这些诗词都是交通不发达信息不流畅的寂寞社会里,才能出现这种愁肠百结而又美丽的诗句,而在这个感情过度消耗十分浮躁的社会里是很难诞生如此美的诗句。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