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禧整饬污吏、唯才是用
慈禧是历史上的一位名人,她占据着许多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可谓是传奇的一生。她是在位时间最长的无冕之王。三次垂帘听政,两次宫廷政变,两个少年天子,被她玩弄于股掌之间、形同虚设一般。一个女人,以何在男人统治
慈禧是历史上的一位名人,她占据着许多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可谓是传奇的一生。她是在位时间最长的无冕之王。三次垂帘听政,两次宫廷政变,两个少年天子,被她玩弄于股掌之间、形同虚设一般。一个女人,以何在男人统治的世界里,操纵大清王朝近半个世纪?数次与列强交战,丧权辱国的诸多卖国条约……是历史的客观必然,还是人为使然?她以一位女性的身份,统治中国长达半个世纪之久,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似乎断绝在她的手里。但清王朝的没落与毁灭是慈禧等封建统治高层的无能和软弱吗?责任到底由谁来承担?慈禧是一位个性强、外柔内刚、性格独立的女人。《资治通鉴》、《诗经》成为他一生中挚爱的书籍。喜欢读书的慈禧,在皇宫内众妃嫔当中多了一分文雅。慈禧在其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大规模的整饬吏治成为其重要政绩。本文正要讲述这段史话。
一、抓大放小,杀鸡儆猴。
自嘉庆、道光时期以来,文官生活奢侈腐化、行事趋炎附势。武官治中怠于练兵、战时贪生怕死。对于此,慈禧深知此种情况的严重性,削免污吏成为其改革的首项任务。被惩治的主要官员有:挪用公款并贿赂恭亲王奕的兵部侍郎郎庆英,阵前脱逃、命人开枪射杀十九百姓的封疆大吏即一品大员何桂清。慈禧断然处置郎庆英,力排众议的惩治何桂清,并下令各地“随时严查,按律惩办”。慈禧的此种做法狠狠的打击了贪官污吏的嚣张气焰。同时也改变了以往清朝皇帝抓小放大的软弱妥协措施。
二、适逢“三年制”官员考核,亲自审核“京察”和“大计”。
慈禧垂帘听政不久,适逢三年一次的官员大审核。这种考核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沿用了明朝的旧制。考核分为“京察”和“大计”。“京察”是三品以下的官员由吏部和督察院负责考核。“大计”为三品以上官员及总督和巡抚由议政王奕提供依据,两宫太后亲自一一核实真伪。这次大规模的官员审核,并不像以往的走过场,确实在“改革任用官员制度”方面起到非常好的前期铺设作用。对各地官员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老弱病残、渎职、骄奢淫逸的官员逐一被查办,政绩突出的清官依功之大小而升迁或受重用。
三、唯才是用,满汉一视同仁。
从清王朝建国开始,满族贵族为了巩固其统治,将满族划分为第一等级民族,蒙古族次之,人数众多的汉族地位偏低。汉族良材或寥寥一生,不为重用。或虽受重用,但最终难逃被满族皇族不信任而惨淡退出的收场。慈禧统治中国时期,内忧外患、战事连连。已经习惯养尊处优的。满人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时局。而清王朝的文权武秉都为满人所把持。每每战争,或对外抵抗,或应付长江流域的太平天国、或黄河流域的捻军,清王朝军队不堪一击、溃不成军。慈禧深谋远虑,甘愿被国人耻笑、被朝中大臣所极力反对、甘愿做一个不忠于清王朝的女人。她冒着巨大的风险,不顾众人的反对。提拔一大批汉族人才作为各地巡抚和钦差大臣。满汉官员的考核办法和奖惩规则一视同仁。这样大大鼓励了人才的发展和任用。实践证明了,她的这种颠覆性的做法是对的。虽然对于岌岌可危的末代王朝,做这些缝补已经无济于事,但是慈禧的做法在那个时代是很了不起的!
四、奖惩分明,任用曾国藩、左宗棠、沈葆桢、李鸿章等汉族官员为各地巡抚。
1、“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在家乡组织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击败太平天国,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康乾盛世转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他认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已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已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2、“左宗棠”屡立战功,封一等恪靖伯。镇压太平天国后,倡议减兵并饷,加给练兵。1866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获准试行,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亦称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旋改任陕甘总督,推荐原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一年后,福州船政局(亦称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1867年,奉命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入陕西攻剿西捻军和西北反清回民军,残酷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陕甘任间,继续从事洋务,创办兰州制造局(亦称甘肃制造局)、甘肃织呢总局(亦称兰州机器织呢局),后者为中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
3、“李鸿章”是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从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标榜“自强”的洋务事业。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江苏南京)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同年,署理两江总督,调集淮军数万人赴中原对捻军作战。1866年,继曾国藩署钦差大臣,专办镇压捻军事务。次年,授湖广总督。其后,采取“就地圈围”、“坚壁清野”等战略,相继在山东、江苏间和直隶(约今河北)、山东间剿灭东、西捻军。1870年,继曾国藩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