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的红色

激动的红色

通分散文2025-03-21 05:51:03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对与身边变化的事情都以一种淡然的态度去对待。传播学中有一种叫做人际传播的说法,其中有一个功能,意思就是,一个人参加的社会活动越多,就越能认清自己。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可能是别人发现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对与身边变化的事情都以一种淡然的态度去对待。
传播学中有一种叫做人际传播的说法,其中有一个功能,意思就是,一个人参加的社会活动越多,就越能认清自己。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可能是别人发现了你的一些特点从而反映给你,也可能是自己渐渐发觉了自己的一些特点。
总之,大学上了一段时间后,同学或朋友都在直接或间接反馈我一些信息,我自己也真的渐渐感受到自己的一些优点和缺点慢慢浮出水面。
我不是容易激动的人,那似乎是天生带来的,因为在能够使我激动的事情面前,我总是要先思考,那些事情的影响或者背后的付出。
而其实,也是有意外的。像我们经常在擦完火锅店的桌子要松一口气时,却不小心瞟到桌子中央的锅底处有一些黏黏的蛋清,那些“意外的惊喜”打破了我们原本要休息的计划,让我们的情绪在短时间内大大的波动了一阵。
我的意外,就是在碰到自己真正喜欢和在意的东西时,我会表现出完全相反的自我来。在网上看到自己喜欢的书会毫不犹豫的大方起来买掉,碰到在意的朋友也会很高兴的买些朋友喜欢吃的食物,要知道,平时的我小气得不得了,日子总要精打细算的过。学校举办球赛,不喜欢大场面的我同样会毫不犹豫的举手说“我参加!”,然后在紧张和心跳中去享受这场刺激的比赛。比赛下来,满手的汗和平静不了的心跳让我自己都不可思议。“冲动”这个似乎与我毫无关联的词像是一个定时炸弹,随时会在体内爆发。
喜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呢?跟大家一样,是偶尔喜欢。
高一的时候,学校闹小偷,班级里经常整个班的被盗,除了钱财,就连“北京”方便面也不放过。那次,我一个月仅剩的生活费被盗了,便决定在晚自习下了之后躲在班里守株待兔。第一次,和好朋友一起,一共三个人,我非常认真,那个男生却一直叽里咕噜讲话,我只好一直叫他安静。三个人蹲在黑漆漆的教室后头,外面安静之极,讲话声热闹了场面,我气愤的跑回了寝室。
当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寝室里来了一个女鬼,女鬼在门外,我们几个女生躲在寝室门后怕得要命,其中一个还不停的尖叫。我说我要捉鬼,叫她安静点别吵跑了鬼魂,她还是尖叫,我开始烦躁,“不要叫!”跟晚上在教室里的场景很像。第二天起床,我跟朋友讲了我的梦,她笑我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但是竟然敢去捉鬼,很不可思议。
这个时候,我是喜欢这样的我的,虽然只是梦,但是我是不怕鬼的,因为不相信有鬼的存在。
“这个东西好像很好吃,有事件吃一回吧。唉,还是算了,吃这么贵的东西马上又拉了,还不如多出点钱买一件衣服或一本书。”站在食物前很久又走掉的自己,不是很喜欢。
犹豫不决,思前想后是淡定的背后思考的一个过程,考虑到有益和无益的因素,再相比较之后得出一个合理想象的答案,最后的结果将会决定面前的事情该如何处理,这就是我无法冲动和激动起来的原因。
相反,我有一个很容易冲动的“红色”朋友。她是个真性情的人,她的一言一行和每个举止都能清楚表达她的想法。不用费力的去猜,不用拐着弯的去和她交流,不然就会产生一些误解。喜欢和她做朋友是因为很轻松,不喜欢和她做朋友,是因为她实在有些事伤到你了。但是最后,你都会甘心情愿的为她考虑,接受她的好和对她好。和这样的人经常容易感动,嗯嗯,不喜欢这样搞不好就表现出我内心的感觉。
暑假的时候看了一场调酒比赛,看得我空前的紧张和激动。顿时觉得参加比赛的人,认真起来的人,激动的人都好帅好帅。如果能参加一场比赛,在“红色”的场景里心跳一番,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青春本是“橙色”亮丽的,现在的我觉得,如果能上升为“红色”的刺激,会是一个更多彩多姿的时代。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