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络世家的传奇人生

一个经络世家的传奇人生

委笃散文2025-03-27 14:57:32
上篇经络梦河南省偃师市南屏嵩岳,北临黄河。公元1046年,周武王伐纣克商回师息戎于此偃师,故而得名。“洛阳九朝古都半在偃”偃师作为华夏第一古都,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发祥地之一,历代英才辈出,人杰地灵。
上篇经络梦
河南省偃师市南屏嵩岳,北临黄河。公元1046年,周武王伐纣克商回师息戎于此偃师,故而得名。“洛阳九朝古都半在偃”偃师作为华夏第一古都,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发祥地之一,历代英才辈出,人杰地灵。
从偃师城隔洛河南望,可见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的景山,“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景山南麓有条被水冲刷的沟谷,正当谷口有块凸起的高地,上建有一座“坞上寺”,今人谓之大庙。据《偃师县志》记载:寺上有僧人,每逢初一、十五黎明,钟声悠悠,极富诗意。此庙又称“景经台”。相传唐代高僧玄奘取经返长安后,回故乡陈河探亲,又特意去幼年出家的灵隐寺(今叫唐僧寺)访旧,从这里过河,白马失蹄,陷水经湿,曾把经摊在坞上晾晒,因此得名。坞下有个村子叫柏谷坞。
毓秀钟灵地,孕育奇才生。因首创“经络收放疗法”被尊称为一代医宗的张德文先生,就出生在这个小山村。
张德文(1905——1984)字宗师,自幼聪颖,过目成诵,勤奋好学。因家贫十六岁休学,随族中长者从医
张德文先生对《易经》研究颇深,他著有《中天卜易八卦》、《转世化数日月经》、《博易阴阳贯体注》、《中原理卜数经》德国著作。他在医学方面成就尤高。他把我国医学保库中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运气学说、天人相应理论、天文地理知识融合贯通成一体,编著了9卷《民间经络收放疗法》,提出了“十二经络立世全”的经络理论,并且早于苏联专家40余年提出了“生理电波”理论,他将这种理论用于自己的医疗实践,提出“遥控治病”、“意念点穴”等疗法,时年他才35岁。
从《黄帝内经》开始,中医文献无不对经络有所阐述。然而,长期以来,经络的有和无,其实质是什么,经络与神经、血液循环系统是什么关系一直是千古之谜。
江山带有奇才出。张德文先生终于破解了这个千古之谜。他把人体十二经络与血液循环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按各经络线上的关键穴位所辖的骨血、筋血、皮血范围,结合天地阴阳八卦的原理,以五行金、木、水、火、土和五脏心、肝、脾、肺、肾进行辩证点穴,运用收血、放血、移血、正骨、舒气、解滞等手法进行调理,不吃药,不打针,以此达到治病目的。疗效奇佳。这就张德文老先生历经数十年潜心研讨,以阴阳五行理论和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于三十年代初独创的《经络收放疗法》
公元一千九百八十六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学家祝总骧和他的合作者们于运用现代科学仪器,使国内外学者们终于看到:每当电测笔接触到人体经络线时,特制的仪表指针就大幅摆动,监听者还可以从听筒听到突突之声,测试出的经络线路与古典经络图谱相符,从而证明经络独立存在于神经和血液循环两系统之外。祝总骧教授未曾想到,他的研究成果验证了千里之外中原大地上张德文先生于三十年代初发明的“张氏经络收放疗法”的科学性。张德文先生毕其一生无数次证明了经络可以治病这一事实。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的医学权威们已经肯定了他的探索。祝总骧教授在看过他留下的著作后惊呼:这是地道的中国民间经络学!
张德文先生创建的“经络收放疗法”对偏瘫、脑血管硬化、胃肠疾病、肾炎、肝病等数十种常见病和疑难杂症有着奇特的疗效。。他曾为李宗仁将军治过病,曾掩护贺龙元帅于家中四十余日;曾为皮徐抗日支队筹款捐粮。他毫不保守,一生收授门徒多达百人,无私的把绝技传授给他们。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用此法治愈了数不清的疑难患者,解除了多少人的疾病和痛苦群众。他一生悬壶济世,普济苍生。每天门庭若市,车水马龙,病人哭着来,笑着走,抬着来,步行走,不用药,不动手术,不收治疗费,手到病除,患者便尊称他为救苦救难的“活神仙”。张德文先生以其独特精湛神奇的医疗实践和其杰出医疗才华和绝技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民族医学遗产。
一生坎坷经络梦,历尽磨难终不悔。“经络放疗法”本是他追求医疗创新的科学发明和创造,然而在科学不曾被认可的状态下,他的学说被称为“异端邪说”。黑暗的旧中国,反动政府曾把他以“左道惑众”打入大狱,出狱后他四处流浪,虽朝不保夕,但追求经络治病的志向忠贞不渝。解放后他又被诬为“迷信神汉”两次入狱。然而,张德文先生在监狱中依然行医,他先后从河南省第二监狱转到第一监狱,那些慕名远道而来的人也跟踵而至。在狱中,他利用探监时间,把绝技教给了儿子们,也教给许多监狱里的工作人员。1973年,八八零二部队周传义八岁的男孩周涛,患小儿麻痹,多方治疗不愈,慕先生大名来到监狱请其治疗。经先生为其移血、活血,校正骨骼错位,筋血复位,治疗十二次,逐渐痊愈,能跑能跳。如此神功,妙不可言,如此病例,数不胜数。
技胜华佗,德泽乡梓。1984年,出狱四年后的张德文先生离世了。当时,从四面八方赶来为老者送葬的人充塞阡陌交通,人们还自愿集资为老人建成了一座重达10吨的功德碑,他的弟子们也自发为他在村前为他建起了一座纪念碑林。2007年金秋,纪念张德文老先生诞辰102周年暨纪念堂落成典礼在柏谷坞村隆重举行。来自80多个不同省、市、县的患者为报答张氏家族的恩情,都要为纪念堂修建捐物捐钱,均被张氏经络放疗法的第二代传入张来有婉言谢绝了。这天,亲朋好友和十里八乡数以万计的人们像潮水一般涌向村庄,中共中央农村农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徐书记来了、焦作的市长来了、郑州铁路局的局长来了、平顶山市的领导来了、老红军来了、地方官来了、张老先生的子孙弟子来了、病愈的患者来了。在热烈隆重的氛围中,大家怀着敬仰的心情对张老先生进行了祭拜,向张老先生的铜像敬献了花篮。
张德文先生一生朴实勤劳,与人为善,乐与助人,造福乡里,周围14个县市的百姓们为他塑了一尊铜像,立了一座高大的纪念碑,以此来表达对张公精神不死,医道永存的崇敬之情。一方石碑、一座纪念堂记不完他一生勇于探索的经历,容不下他造福乡邻的功德,寄托了后人对他无限的敬仰和思念。
下篇传承颂
宗师圣名彪炳千秋,大家之功传承亘古。张德文先生虽然走了,但他的事业却被他的子孙和弟子们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并且发扬广大,丰富了和推动我国的医疗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日益巨大的社会效益。
1987年12月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