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吝啬鬼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对钱都会不拒绝,有一句俗话:“见钱眼开”,说的就是这个。“人死了,钱还没有用完。”和“人没死,钱却没了。”这两件始终让人放心不下的事,就都是因钱而起。当然像李白那样“千金散尽还复来”,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对钱都会不拒绝,有一句俗话:“见钱眼开”,说的就是这个。“人死了,钱还没有用完。”和“人没死,钱却没了。”这两件始终让人放心不下的事,就都是因钱而起。当然像李白那样“千金散尽还复来”,把钱看得淡薄的人不是没有,但很少。把钱看得比命还重的人,称为吝啬鬼。在一篇《人钱小事》的文章中,作者周涛(不是那个央视美女)描述了一个叫金旺的吝啬鬼形象。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数学系毕业的金旺,在一个大学生接受再教育的农场劳动,此人平时不苟言笑,别人不问,决不先开口。别人有问,一般不答,不能不答的才答。
那时的大学生,烟民比例很大,一个班里有大半人吸烟。烟酒不分家,又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烟扔来扔去的,大家都习以为常。金旺是饭后一支烟,准时而定量。但他从不给别人递烟,也从不接别人的烟。他的烟放在墙上挎包里。需要时,手伸进去摸索一阵,取出一支,从不露盒。
一次饭后,舍长想吸烟,一摸口袋,烟合是瘪的。此时宿舍里只有金旺一人,虽然知道向他要烟无异于与虎谋皮。但烟瘾来了,也只能屈尊低就,陪着笑脸对金旺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看在都是阶级兄弟的份上,赏我一支烟吧。”金旺只是瞥了一眼,没有搭理。他不仅吝啬烟,还吝啬说话。舍长无奈地说:“那就卖一支给我”,说着递过去三分钱。金旺说:“一支两分半,没法找。你拿五分钱来,给你两支。”看得出他虽然吝啬却不想占别人的便宜。
在那个“斗私批修,灵魂深处闹革命”的时代,金旺竟然吝啬到了不讲一点阶级感情,不讲一点共产主义道德。吝啬到寸利不让,锱铢必较,近乎自私的地步,简直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韪,但现在想来却不免对他产生了几分钦佩。金旺吝啬,不给别人便占半点宜,但也决不占别人半点便宜。这种清清白白的坚守,并不容易做到。我们现在有许多挥金如土的人,其实他们是在花别人或公家的钱时才表现大放。他们慷的是公家之慨,慷的是他人之慨。而自己,则一毛不拔。
金旺那种公私分明,人情两清的吝啬。那种在钱的问题上绝不含糊的精神,实际上是一种自律。试看我们现实生活中上当受骗者,往往是先想占点别人的便宜。吃大亏的人,多半是想占小便宜的人。像金旺那样,分一支的烟,分不卖,定要分钱卖两支。抱定宗旨不给别人赚,也不赚别人半分钱的人,绝不会相信化元钱,就能买到一块瑞士名表,附带还送金首饰的神话。金旺的经济意识和逆潮流品格,实在可以算得上商品价值观念的先驱。
当今世界,总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洗着钱这副牌,洗一遍一个花样,再洗一遍又一个花样,洗得胃口越来越大。钱打败了一个时代的观念,打败了许多人曾经坚持的信仰。福利、奖金原本是用来调动人的积极性,然而现在胃口越调越大。那些在台上高喊奉献精神的领导,他们的奖金、福利标准明摆着就定得比普通员工高。
明的还嫌不够,暗地里还要弄些小金库。(上月初,全国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报,截至月底,全国共发现小金库个,涉及金额亿元。其中,今年新发现小金库个,涉及金额亿元)。小金库实际上就是中饱私囊,慷国家之慨。谁不想生活过得好一些。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现在是只要能敛财,管他道不道。社会的不正之风从此就难以禁止。
看来钱、财还是吝啬点好。但自己吝啬也不占别人的光才好。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