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懂方文山
八十和九十年代是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也是港台音乐的黄金时代。周杰伦是这两个黄金时代的终结者和幕后推手。歌曲由曲谱和歌词构成。现代人迷失在音乐动人旋律之中,很多人忽略了歌词的价值所在。其实歌词是才是音乐
八十和九十年代是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也是港台音乐的黄金时代。周杰伦是这两个黄金时代的终结者和幕后推手。歌曲由曲谱和歌词构成。现代人迷失在音乐动人旋律之中,很多人忽略了歌词的价值所在。其实歌词是才是音乐的灵魂和本质。这也不能怪听众,因为歌词早就丧失了原本所具有的价值和美,粗制滥造不必说,空洞虚幻苍白无力更不必说,我们除了感知旋律的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之外感知不到任何东西。
歌词自古就有,最早的发端是宋词,在当时也为谱曲所用,柳永应是宋朝街知巷闻的作词人。举国无出其右。其人事迹不再多叙,据说当时名妓李师师等青楼女子争相邀请柳永为其作词。柳永的继承者为谁?方文山吗?
这样就牵扯到了周杰伦的音乐。不错,周杰伦的音乐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曲风,让人为之焕然一新,这是个喜新厌旧的年代,无可厚非。然而,自此以后,我们再也找不回心灵疗伤的曲子了。谁能告诉我周杰伦的歌声里告诉了我们什么?“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还是“菊花残,满地伤”抑或是“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是谁在用琵琶弹着一曲东风破”歌词抒发了什么?
古人作词,讲究的是咏物抒情,托物言志。意境的营造意在抒发作者怀乡之情或者离别之痛,它应有核心表达的思想实质在。柳永也是如此。不然就是一具虚无的空壳,一座无可依托,无所凭依的空中楼阁,华丽辞藻的胡乱堆砌就是具有古典气质?就是所谓的中国风?它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我觉得它没有价值。
这类音乐的选择我们没有太多的回旋空间,很多人都在听,这就是所谓潮流。若是逆潮流而动,会被视为另类或者不懂欣赏。于是我们麻木的沉醉在方文山营造的意境里面。可是又有多少人在歌声里真正听出了什么?它触动了我们的灵魂了吗?它让我们的内心情感引起共鸣了吗?没有。为什么?因为歌词只是一些意境的空洞堆砌,而没有任何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的表达,在听歌声的同时,我们的灵魂是空的。
我们需要精神的东西存在,它可以萎靡,可以颓废,但不可以贫乏。我并非排斥情爱的音乐,相反,我们需要这种音乐。爱与死是永恒的主题。音乐中同样如此。同时我们也知道,流行歌曲传入内地之初,大多是被嗤之以鼻的靡靡之音。但这种爱情的表达是符合人性的,或者说是符合人之天性。人本身就有情感需求,这是一种精神层次上的需求。同样,人也有从音乐中获得精神慰藉和向上的力量。可是,方文山的音乐中有吗?我们当然看到了方的音乐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但在其中的情感力量又是何其的薄弱和虚假,至少那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就可以看出对爱情刻意为之的痕迹。方文山的音乐中有爱情吗?至少我看不到。也许我不懂方文山。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