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愚不可及的甯武子
“愚不可及”这个词语,在现代人观念中,是一个含有明显贬义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愚字的解释是“愚笨;傻”,举的例子就是“愚不可及”。其意思就是愚笨得、傻得没有人能比得上,傻到了极点。人们往往说某某人愚
“愚不可及”这个词语,在现代人观念中,是一个含有明显贬义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愚字的解释是“愚笨;傻”,举的例子就是“愚不可及”。其意思就是愚笨得、傻得没有人能比得上,傻到了极点。人们往往说某某人愚不可及时,总带有轻蔑的口吻。
然而,“愚不可及”这个词语在古代则是对人赞美有加的词语。
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个大臣叫甯武子,官任大夫之职。他经历了卫文公和卫成公两代君主。卫文公是一个有道的君主,国家治理得很好。卫成公治理国家的能力较差,内政外交都出现了危机,以至于失了国,一次逃亡在外,一次被晋国捉去。甯武子在文公的时候,并没有做出出色的事;而在卫成公失去了国君的位子,逃亡在外的时候,甯武子却能不避艰险,不顾利害,为成公出谋划策,奔波周旋,尽心竭力,终于使成公又复了国。
当时晋国与楚国争霸。晋国联合了一些国家,楚国联合了一些国家,两支联军对垒。卫成公不愿加入晋国的联盟,反而倾向于楚国。晋联军与楚联军在城濮进行了决战,结果楚联军失败,成就了晋文侯的霸主地位。
卫国的大臣元咺(xuān)是亲晋派,他在晋国的支持下发动了政变,卫成公逃到了楚国。甯武子为了卫成公复国,进行了大量宣传工作,与卫国的老百姓达成了盟约,迎接成公回国。成公回国后,元咺逃到了晋国。
此时晋国已成为霸主,权势很大,晋文公以周天子的名义派人把卫成公抓了起来,押送到周的京城,下在大牢里。甯武子跟随着成公,服侍他。晋文侯派人用毒酒毒杀卫成公,甯武子给来人许多财物,洒中少下了毒药,救了成公。甯武子又给周王和晋文公许多玉器,周王就放了卫成公,而晋文公也想拢络各诸侯,也默许了成公归国。
当时甯武子所做的事,都是明哲保身的人唯恐躲避不及的事,主子倒霉了,谁还愿跟着倒霉?而甯武子却不顾自身得失,迎难而上,想尽办法,终于使自己的国君恢复了君主的位子,实在是傻得可爱。
后来,孔子在评价甯武子的时候,称赞说:“甯武子,邦有道则知(智);邦无道,则愚。其知(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就是说,他的智是别人可以达到的,而他的“愚”,是常人难以达到的。“愚”不可及实际上是对甯武子的极力称赞。
孔子所说的“愚”,指的是甯武子那种为国尽忠而不顾私利的执著精神。这种精神在常人看来是“愚”的,但是是十分可贵的。现在也有人把见义勇视为傻瓜,这些人精神麻木,私心太重,看见小偷偷东西,不敢声张,听见有人喊救命,听而不闻,赶快逃得远远的……然而,现在也有一些“愚不可及”的人,像雷锋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傻子”就是;像徐洪刚那样见义勇为的勇士就是。在提倡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希望这样“愚不可及”的人再多一点,越多越好。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