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根树死了,怎样挖除造假的跟?

无根树死了,怎样挖除造假的跟?

辉光日新杂文2025-08-21 09:21:08
读了马晓途先生的《领导“视察”缘何变身“造假”?》(《杂文月刊》2013年9月上)一文,我想起了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我想,马蒂尔德的后半生是再也不会为了一时的荣华去煞费苦心借首饰来装扮自己了,因为她
读了马晓途先生的《领导“视察”缘何变身“造假”?》(《杂文月刊》2013年9月上)一文,我想起了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我想,马蒂尔德的后半生是再也不会为了一时的荣华去煞费苦心借首饰来装扮自己了,因为她为了一夜的虚荣却让夫妻两付出了十年的艰辛,其代价太大、教训太沉重了——何止是马蒂尔德夫妇,就是我们这些读过《项链》的人,都因感到可怕而时时记起。
马晓途先生把官员造假的根源归结到“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和国人嗜好造假的劣根性上,单针对“领导‘视察’和下面变身‘造假’”的现象而言,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如果针对整个社会各行各业的造假之风来说,愚以为其主要根源还在于造假者付出的成本太低。无论根在何处、源在何方,加大造假成本,都应是遏制造假的有效方法。
权衡利弊,从而趋利避害,乃人之共性。因造假多赚了10元钱,查处后,或是不了了之,或是损失小于10元,就不仅不能刹住造假之风,还可能滋长造假的风气;如果使其损失大于10元,乃至大到使其倾家荡产的地步,就能够起到震慑作用,在极大程度上遏制造假现象的再次发生。(烫手的)山芋虽然好吃,但如果为一口美味而至手的终生残废,谁也不会做出“伸手取芋”的傻事,至多也就盯着火中之芋流些唾液而已。
几十年来,我们始终不愿彻底撕开“大跃进”的幕布,不愿正视人为因素和制度弊端,而总是以“三年困难时期”、“三年自然灾害”等空而无实大而无据的说辞来半遮半掩。当年安徽南陵“粮食满仓骗总理”,尽管朱总理回京后发了狠话:“连我都敢骗,真是胆大包天。”可时任南陵县委书记的倪发科,不仅没有被及时查处,反而还一路升迁,当上了副省长。直到今年初,其人才从传媒上逐渐消失。其消失的原因,据说还是受到其原任职地六安市一名涉案的副市长的牵连。常见的事实是,一面曝出某食品造假,一面该食品在媒体上的广告还铺天盖地,过段时间,改个包装换个脸面,又在市场上公开销售;一面查出某学者抄袭论文,一面该学者仍然顶着多种头衔在四处讲学到处作报告,即使作出些处理,也是无关痛痒、不损皮毛……如此讳疾忌医、留病养身,怎能不使病菌扩散、病情加重;不及时把小漏堵严塞死,任其流泻,堤坝怎能不溃?
河南“广阳大道的无根树”,经媒体曝光后,广受关注,舆论沸扬。就目前的情形看,是肯定要被追查的。但怎样处理、处理到哪些人、处理到什么程度等,还有待观察。如果仍像以前对待那些学术造假、食品造假、医药造假、工程造假、政绩造假等事一样,用“时间”砍削,用“距离”消声,拖到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其后果必定是无根的树死了,而“造假的树”则仍是根须发达、枝叶茂盛。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