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八零后”

关爱“八零后”

杂牌杂文2025-10-11 02:49:14
伟大的邓小平老人力排众议,将十年“浩劫”踩在脚底,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光明时代。“八零后”出生在一个由黑暗走向光明的时代,残酷的竟争将伴随他们一生。
伟大的邓小平老人力排众议,将十年“浩劫”踩在脚底,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光明时代。
“八零后”出生在一个由黑暗走向光明的时代,
残酷的竟争将伴随他们一生。
好命的“八零后”们成为了时代的宠儿,他们出生在一个驱逐了沉疴的岁月,他们伴随着一个崭新的改革年景而来,这是一个开明的时期,是一个政治上不分尊卑贵贱的年代,这是一个真正伟大的年代,“八零后”们的确很幸运,他们一出生就听不见了那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口号声……
人活一百岁,少之又少,那来的千岁万岁?这是一个刚刚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一个开始,但已经让人感受到了那黎明就在眼前,让人充满着希望。很凑巧,八一年初冬,我们刚看完“芙蓉镇”隔壁家生下一个男孩子,打炮冲时我戏谑他要像“芙蓉镇”那个喊开会打铜锣的人一样,打下子锣,热闹热闹,他满脸堆着笑容地说:你也要去买鲤鱼为你老婆安胎了。这个时候的人生活还不是很好,但精神面貌一新,一改过去那种死气沉沉,哀声叹气,愁眉苦脸的日子。
只有那个“芙蓉镇”里打铜锣喊“运动罗”的人最喜欢过去的那个年代。因为,他本是一农人,但他却不愿扎起他的裤腿下田干活,他白天站在田埂上看农人插田,晚上与那女国家干部批斗完了文化人和那养活他的农人后,上床与那女干部睡觉再运动。但他们的行为是见不得太阳的。因此,他们没有孩子,所以他们仇视那个挺着大肚子的就要生育的女人。
“八零后”就是在稍后于这样一个时期出生的,他们孤独、怪癖、叛逆,他们天真、好奇、可爱。他们可能会是某一位歌星的粉丝,他们,绝不会是某位政治家的崇拜者,因为,此时的他们已经看不到腥风血雨的政治斗争了,他们眼前的一切,相对都是平和的、光明的、磊落的。因此,他们不懂得个人崇拜。过了这么些年了,还是因为那场革命耽搁了青春的鳏夫寡妇们,他们没有后代,所以,他们看不惯“八零后”出生的这新一代的欢声笑语,他们总怀念过去那种不做事有饭吃的日子,朝气蓬的新一代总让这些过去的“文化革命人”不舒服,这就是中国人的两面性?这就是丑陋的中国人?
总听到贬损“八零后”的孩子如何地骄宠,如何地放肆,如何地不近人情,甚至于说到这代人没救了,犯罪率如何如何地高,我很难接受这种观点,我甚至于不喜欢听这“八零后”一词,我很反感这种称呼,因此,我尊称他们为“九零前”。
“九零前”他们很幸运地按部就班地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走完他们应有的人生求学之路;他们却很不幸地从小学就开始就背负了他们说不清应不应该有的人生重负,他们从一年级开始考试,他们一直考试到大学毕业,他们会为英语四、六级考试长沙、北京两地飞。然后再接受社会的考试,再迎接岗位的考试,他们会有一次次地成功,也会有一次次的失败,他们会为一份工作广州深圳两地跑,他们要背负起一个民族的希望,他们承载着一个前所未有的负荷。
当我看到因学校放假了,那些孩子们绽放出花一般稚嫩的笑脸时,我也会为他们的放松而高兴,他们虽出生在新时期,但他们学习任务繁重,繁重到让人难以承受的地步,残酷的竟争从他们幼儿时就注定要伴随他们一生,真的好不容易呀……
当我看到因学校开学了,那些孩子们一脸的戚容时,我也与他们一起发出叹息声:怎么这个暑假就过完了呀,这些孩子们又要去接受新一年级的考试了呀,没完没了的轮回,没完没了的重复,他们好累呀……
“八零后”已肩负起民族的希望,
“八零后”已承载着空前的重负。
当我看到那位手握金牌双肩因她哭泣而颤抖的“九零前”时,我也跟随着她在流泪,一块金牌的份量多重啊!可她不辱使命地把它拿下来了,此时,全场举目,国歌因她的努力拼搏而奏响,上亿双的眼睛在看着这位可亲、可敬的“八零后”,可是,这其中的艰辛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她们,为这国歌奏响付出了多少心血,流下多少的汗水,他们真的好苦呀……
而非常奇怪的就是,这一代所谓的“八零后”却总被人贬得是一无是处。叛逆、违法是的确是存在的,他们当中的确有些好依恶劳的败类,甚至有些人类的垃圾,有些让人不能理喻的龌龊行为,但那是极少数,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是好样的,他们长有一张张英俊、瘦削、奋发的脸,他们长有一幅挺拔的身板,并没有太多长着一幅资本主义的嘴巴,挺着一个资本主义的大肚子悠闲地伸出双手依靠父母,而是不辞辛劳地奔波于各行各业好后生。他们绝大部分都是中华的好儿女。人类的繁衍,生生息息,代代相传,是不能中断某个年代的,试想,从八零年至九零年如果无人口出生,会是一种什么宇宙社会?那可能吗?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众多的“八零后”们在他们的岗位上已经做出了优异的业绩。他们,在科技的星河里畅游,他们在国防边界站岗,他们在冰灾里卧雪尝冰,他们在火灾里匍匐前进,他们在大地震中挨饿抗灾,他们驾直升机穿梭在万里云空,壮烈地牺牲在川蜀大地,他们为国家做出了不凡的贡献,他们为人类社会做出了非凡的成就。谁敢抹杀他们的实实在在的光辉业绩?在他们的遗像面前谁敢不敬?
他们是新一轮升起的太阳,她们是晴朗夜空中美丽的月亮,他们本就是我们的孩子,他们要去为这个民族而奋争,他们要去为这个国家的强盛而努力,他们还要去繁衍下一代,他们在面对空前的巨大的压力,尽管他们会有些许不是或过错,我们在去帮助他们的同时,要去爱护他们,我们在去扶持他们同时,我们要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理解,而绝不能像“芙蓉镇”里那个打铜锣的鳏夫那样想去抹杀他们,也绝不能像“芙蓉镇”里那寡妇女干部那样去妒忌他们。
“芙蓉镇”里的鳏夫、寡妇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我们今天只能把它当作历史来总结,在吸取教训的同时,决不能再延续那悲哀的过去,不能让龌龊卑鄙再重演,面对那历史回音壁上高高挂起的铜镜,我想,“芙蓉镇”里那当年的女干部和那个打铜锣的人如果今天她们还活着,也应该感到羞愧了吧。今天,已经是和谐社会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为这和谐去烧一柱高香,而绝不能去为反和谐的人间争斗再去点一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