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力的爱,与无爱的其他……
只要我们都还有一双足以看清事物基本状况的眼睛,那我想就没有人会反对这样一种现实,那就是我们活得并不让人满意,不仅自己不满意,而且别人也不会满意。我说这样的话并没有贬低任何人的意思,我只是想说,我们实际
只要我们都还有一双足以看清事物基本状况的眼睛,那我想就没有人会反对这样一种现实,那就是我们活得并不让人满意,不仅自己不满意,而且别人也不会满意。我说这样的话并没有贬低任何人的意思,我只是想说,我们实际上已经落到了一种无爱的光景中,因为没有爱,我们活得孤独与苦闷,活得乏味与无聊,活得没有尊严与指望。就像菜肴中的盐一样,爱在生活中的地位同样不可或缺。正是因为不会爱,我们内心的疼痛才无法排遣,我们心灵的忧伤才无人抚慰。爱是要交流的,当你无法给别人爱的时候,爱也就远你而去了。一
在这样一个爱情岌岌可危的时代里,我们要找寻的却不再是爱,而是金钱与物质的欲望,是肉体的享乐与刺激,爱的陷落由此生发。早自文艺复兴以来,爱的陷落就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爱的迷失更是成了二十世纪以来人类最为悲惨的记忆之一,它出示的是人类希望的泯灭与人文理想的淹没。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隆隆炮声,随着法西斯集中营与独裁专政政权的建立,随着一系列残暴与愚昧事件的普及,人们不再相信爱的出现,不再盼望爱的降临,人们饱尝了鲜血与泪水的流淌,人们享用着恐惧的盛宴,人们再也无法回到那个崇高神圣的时代。到处是爱的荒漠,是残酷与冷漠,是怀疑与恐惧。
从爱到没有爱,从对爱的渴望到对爱的恐惧,甚至于对爱的嘲笑,这里有一颗伤痛的灵魂。这颗灵魂游荡在百孔千疮的大地上,无处安歇。这是一颗满目疮痍的疲惫的灵魂,它从人类的战火中走出,从人与人的斗争中走来,它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经受了人世间最自私最残酷的折磨。正是由此,它已经心灰意冷,它对一切不再抱希望,它沉溺于自己那狭小的空间,它不再有激情,不再有爱。
如果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对战争的反映还有一定的诗意与激情的话,那么《生于七月四日》反映的就是战争给人的创伤与疼痛,而《奥斯维辛集中营》则赤裸裸地把战争的残酷撕开给人看。如果不是有着一大批天才般的预言家与哲学家的经典论述,我们可能还会轻易忘却这世纪的伤疼。确实,这批天才的闪现似乎并不仅仅是为着这巨大的伤疼而出现的,他们的意义应该有更深远的体现。正是在这意义上说,卡夫卡、尼采、叔本华、施本格勒、雅斯贝尔斯等人的涌现绝不是几个简单的符号,也不是几个普通意义上的哲学家。他们来到人世间所带来的是整个世界的绝望与恐惧。就如海明威、川端康成等人的自杀一样,我们不禁要追问:我们活下去的理由在哪里呢?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其实就是极为绝望的作品,川端康成的《伊豆的歌女》也不例外,他们都想说出那种极度无意义的疲惫与乏味。人们所做的一切本来就是徒劳的,没有意义的,但虚空的东西还得有人去做,“老人”的寓意是如此准确而深刻,这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在“老人”那临终的忧郁的眼神里,在“老人”那疲惫而无奈的微笑中,我看到了饱经沧桑的绝望,这是更深的绝望,而不是希望。作家都试图出示真正的微笑与爱情,但这一切是多么无力与无奈。老人无力付出真正的同情与爱情(对歌女),当然也就不知明天是否还会面对同样的生活(失败与无止境的受挫),他所能做的都是未知的,迷惘的。
这就是这个世纪的绝望,这绝望已经成了所有思想家的共同命题。文学并没有逃避这一现实的面对,恰恰相反,它对这一命题的表达是极为生动而准确的。一批又一批的作家诗人都出示了自己极丰富的绝望体验,这是一批黑暗的天才。这样的天才就仿佛是吐丝的蚕,他们用身体和心灵织出了斑斓的生命的色彩。卡夫卡、尼采、萨特、加缪、波德莱尔都是这样的天才,他们书写了人类在爱面前的力不从心,书写了人类丧失了爱的恐惧,书写了人类精神与理想的陷落。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人类是何等渺小与不堪一击。人们没有想到,全世界就这样在一个极尽疯狂的举动中陷入了集体的无意识。生命贱若微尘,希望如此渺茫,只有疯狂的杀戮与仇恨。爱早已消逝,信仰已被埋葬,只有动物的野心与欲望。
战争终究会停止,杀戮也有疲倦的时刻,但巨大的伤痛却要漫长岁月的弥补。肉体的伤痛容易痊愈,心灵的创伤却永远留在了记忆之中。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看到了一个没有爱的时代降临了,人们怀疑一切,充满反叛的情绪,他们不再相信,不再盼望。人与人从此又展开了空前的相互较量,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的残酷却远在那些战争之上。当这种战争来到了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人时,它的可怕就在于你要一个一个单独地面对这种折磨。人们歇斯底里的兽性一旦不再遮掩,那破坏性就可想而知。于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不见了,人们步入了阴云笼罩的岁月。
多少个十年就这样不断地重复,从“三反”“五反”到“斗资批修”,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从“上山下乡干革命”到一次又一次的大清算,历史总是如此疯狂地折腾着愚昧的人们。法西斯焚烧书刊,专政政权也曾仇视文化,德国上演过,中国上演过,伊拉克、朝鲜也上演过,还有更多的国家则在等待上演。这就是历史惊人的循环与重复,历史从来都不吝惜重复,只是人们常常忘记了伤痛。伤痛一过,人们便又开始埋藏悲剧的因子,又开始自觉不自觉地重蹈覆辙,这也就是同一片土地同一个悲剧不断重演的原因。秦始皇做过的事,大汉天子也不例外,满清政权也好不到哪里去,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再到“文字狱”,它们到底进步在哪里?它们又有多大的区别?这真是令人寒心的事实!
人类的自信心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被扫除殆尽,没有了信心,爱也就没有了根基,人类就不再有爱了。巨大的隔膜覆盖了人类,交流出现了困难,“冷战”在延续,新仇旧恨纠缠不清,恐怖活动日益猖獗,中东战火频频。还是没有爱,也无法和解,永无休止的是仇恨。在人与人之间,冷漠成了一种流行病,就像“非典”与“禽流感”一样席卷全球。人们终于不再持守任何规则,因为规则已被践踏,信义早已无影无踪。人们投靠了金钱的权势,一切用钱说话。财富排行榜只剩下了金钱的争夺,媒体投奔到权力与金钱的麾下,向权势摇尾乞怜。欲望开始横行,性成了爱的替身招摇过市。性的泛滥是如此迅捷,它对社会的解构是如此彻底,这是许多人始料不及的。
爱就这样从无知到了成熟,又从成熟走到了衰败。在性的盛宴中,爱在流失,在枯萎,没有人相信爱情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牛汉散文及其原生性格
下一篇:没有钱你还会爱我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