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及其与现实的关系

语言及其与现实的关系

幽抱杂文2025-09-26 01:33:20
现实,其实就是语言符号化的事物或现象。符号化,就是形成现实的语言状态。我们所能够关注、谈论、研究和表达的所有事物或现象,其实都是关注、谈论、研究和表达它们的语言状态。语言赋予事物或现象符号化、文化化的
现实,其实就是语言符号化的事物或现象。符号化,就是形成现实的语言状态。我们所能够关注、谈论、研究和表达的所有事物或现象,其实都是关注、谈论、研究和表达它们的语言状态。语言赋予事物或现象符号化、文化化的意义从而成为世界的构成、组织和各种形态。从这种意义上讲,没有语言就等于没有实际的可以表达的事物。没有语言,就没有现实。语言由此构成了全部的现实的存在。不存在的一切,也是语言赋予它们的不存在。如果没有语言,它们只能是无可感知的、无可表达的、没有表达的意识的混沌的实在,连“不可言喻”的程度都达不到,自然就更不会有“不存在”――虚无。所以,语言也构成了全部的虚无。语言构成人类可以认识和表达的全部的现实和世界,它构成了自然、构成了人的一切行为、存在与意义。由于它已成为所有事物、现象、规律、态势、行为等的存在前提、基础,所以它是元度存在。语言的价值是关乎人的一切的元度价值。语言是所有事物的生成因。语言是各种事物和现象形象化、名称化、名义化、情感化、存在化、否定化等的肯定的唯一前提,也是它们的肯定的总和。所以,语言是最大的绝对性。语言同样是它们的否定和含混的唯一前提,也是它们的否定和含混的总和,所以语言也是最大的不确定性。
语言与现实具有同存性。从人类的意识来讲,语言不仅对应事物与现象的存在、结构、特性和属性,对应事物与现象本然的存在和本身的方式,当然也对应于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状态,而且,如果说的大约、简约、直接化一些,语言直接就是它们,或者它们就是语言。从人类的理性上讲,语言与事物和现实是表征与被表征的关系,一种语言表征一种现实,一类语言表征一类现实,所有的语言表征所有的现实。语言就是现实――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态势、状态的表征。因为语言与现实同存,它们不可分割,没有相互的独立性,是血肉般的整体。语言是自为的,它自足性地存在。语言也是开放的,它被人类能动地存在,它有着自身的生成、发育与成长的功能。如同物质体系一样,语言由一定的“语言细胞”构成,这些“语言细胞”之间以一定的规律生成,它们是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性可以使语言的形态发生数量的或质量的改变。由本真语言到伪语言,或者由伪语言到本真语言的改变,就是质量的改变。而这些改变的过程中的变化,则是量的变化。先天性的实在,是混沌的、类似于一种和谐的中性的实体或者“空无”。语言进入实在后,实在就拥有了“性状”,伪语言产生的现实“性状”与本真语言产生的现实“性状”刚好相反。一定的实在,好比一个筐子,语言抵达实在,如同装进实在里面的东西。这样,实在里面有单一的伪语言或单一的本真语言或两种语言同时存在。当实在里面只有纯粹的本真语言或纯粹的伪语言时,它呈现的现实是纯本真现实或纯伪现实,自然,在两种语言均具有的情况下,哪种语言多,实在呈现的现实总的面貌就呈多的状态;本真语言多,现实呈本真现实特性,伪语言多,现实便呈伪现实特性。一样多,则呈现完全抵消的原初实在状态。这如同酸碱的中和效应以及形成的酸碱度一样。若本真语言的比例大而且占绝对优势,就呈现高程度的本真现实,反之亦然。比如,文学作品或美术作品,偌作者把伪劣人性(即伪人性,阴暗的人性)的文学语言或美术语言付诸于文学或美术的实在中,该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伪人性现实和相应的伪人性价值。任何语言与实在发生关系产生的现实概不例外。实在是固定不变的,语言的改变导致现实的改变,呈现出的意义也就相应发生改变。如同镜子前面的物体,物体的现状、构成状态的改变与镜子中物体虚像的改变同时发生一样。实在是“先在”的,语言紧跟实在,但实质上,从语言作用实在呈现的现实同人发生的关系上讲,人们是通过语言去认识实在,而后成为现实,语言与现实的关系的确类似于物体与其成像的关系。语言似乎呈现实体性的性质,而现实往往成为语言的“映象”。实在自然化的,现实是人化的。语言是人化的语言,但它沟通自然的实在而使其成为人化的现实,所以,语言既是一种自然话语,又是一种社会话语,它是所有话语的总和。
但是,语言与实在的性质、特性、功能等有形容关系和形容逻辑的对应状态上,不一定是非常准确的,这里面存在着目的性、虚伪性、伪善性、方法性、工具性和功能性,与设置对应模式、对应方法的人的倾向、风格、立场、地位休戚相关。特别是人类集团间利益的争夺,导致语言向着强势的一方倾斜,欺骗实在、虚饰实在与暴力实在,语言由此在将实在导向形容关系和形容逻辑时,全面导向了强势集团的欲望和愿望,语言形成的现实因此被全面异化,语言指向现实时指向凌乱、错位;甚至指向虚空,空有指向却无对应。这就是语言的最大遮蔽,现实构成的最大的表面存在实际虚无。语言的欺骗实在、虚饰实在与暴力实在,呈现的“伪现实”,使得“现实”成为一个虚拟的名词。
欺骗实在、虚饰实在与暴力实在的语言,就叫伪语言。
上面说过,存在由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组成。自然存在是人化的自然的存在,指人类活动参予或称改造自然的人化自然。是人类在自然中对自然物的活动的存在,比如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生命周期、品种选择、数量等进行控制。人化自然中,有着符合人性本真规范的人性化自然,这是人化自然的积极意义和良性发展的方面。而人类社会内部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活动的存在,为社会存在,比如社会中人的群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权力利益支配或非权力的情感交流、思想交流、商品交换等等。
语言和现实在组织上和形态上与一切人化自然、社会行为、社会状态等是对等、同一的。因为语言,所以事物、现象、规律、特性存在,构成现实。所有事物、现象、规律、特性等等,都是一种语言呈现。有了这种语言呈现,所有事物为人类感知或认知。语言使事物获得概念与意义,使每一种事物获得自身的而且仅仅是自身的存在状态、存在方式与存在意义。语言把事物从实在的混沌中解放出来,它使每一种事物独立存在,在所有事物中各得其所。正是这一特性,各种事物相似、相对,或者格格不入,但它们有条不紊,每一种事物都有着独立的、与其它事物相区别的本质属性。语言使世界井然有序。
语言决定事物、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