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晚也好

成名晚也好

天王老子杂文2025-10-13 21:00:08
天才女作家张爱玲的一句“成名要趁早”,不知勾起多少人的“名人梦”!于是,一夜间,中国大地似乎成了“天才摇篮”,什么“鬃神童”、“少年作家”甚至幼儿写书的“天才作家”比比皆是。甚至,据说有的小学生居然把
天才女作家张爱玲的一句“成名要趁早”,不知勾起多少人的“名人梦”!于是,一夜间,中国大地似乎成了“天才摇篮”,什么“鬃神童”、“少年作家”甚至幼儿写书的“天才作家”比比皆是。甚至,据说有的小学生居然把高中的课程都“超前”学完了!“早成名”、“早成才”、“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似乎已经成了人们的一个“伟大追求”,成了众多家长的一个夙愿。于是乎,堪称“天才制造厂”的各种“特长班”、“超前班”应运而生,“小燕子”一夜成名成了最动人最诱人的佳话。
殊不知,“成名要趁早”说的是像张爱玲那样的“天才级”人物。由于他们在某一方面天赋超常,确实可以在某些特殊领域早早取得成功。比如世界公认的“音乐天才”莫扎特。他3岁就能在钢琴上弹奏许多他所听到过的乐曲片断,5岁就能准确无误地辨明任何乐器上奏出的单音、双音、和弦的音名,甚至可以轻易地说出杯子、铃铛等器皿碰撞时所发出的音高……如此过硬的绝对音准观念是绝大多数职业乐师一辈子都达不到的。他的父亲列奥波尔德是一位颇受人们尊敬的小提琴家、作曲家,小莫扎特非凡的音乐天赋很早就已引起他的欣喜与关注。有一次,他与一位朋友一起回到自己家中,看到4岁的儿子正聚精会神地趴在五线谱纸上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儿子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在作曲。”孩子的举止使两位大人相觑见笑,面对着纸上歪七扭八的音符,他们以为这不过是小孩的胡闹。然而,当细心的父亲将儿子的作品认真地看了几眼之后,忽然兴奋地眼噙泪花对客人喊道:“亲爱的,你快来看!这上面写的是多么正确而有意义啊!”天才已经开始了他的创造生涯!
莫扎特写作之轻松与神速使他的同时代人和后辈都把他看作是无师自通、不学而成的天才,纵观他的一生,除了孩提时期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诲外,的确从未得到过正式的教师指导。天才是不容否认的,但人们往往因此而忽略了天才也离不开刻苦与勤奋。1787年10月的一天,莫扎特与歌剧《唐璜》的乐队指挥库查尔兹一起散步时说:“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人是错误的。我确切地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
一个如此天才尚且离不开刻苦与勤奋,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因此,我觉得,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成名晚也好。
成名晚,可以让我们摆脱“拔苗助长”的烦恼,可以让我们如树一样吸取更多的养料,长得更粗更壮。事实上,世界上许多珍贵树木,是慢慢成长的。比如同是树木的白杨与银杏,在享受同样的阳光,同样的水土,同样的条件下,白杨会很快就长得挺拔高大,而银杏却矮小。原来,银杏四十年才会真正成熟,才能开花结果。所以,它又叫公孙树。长大后,它还继续长高,甚至几千岁都开花结果。它的慢长,恰是为了好好集中精力长高长粗。
世界上许多植物,要想长高长大,就必须少长枝杈,晚开花结果。柳树、桃树等等之所以长不大长不高,除了天赋外,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因为早开花早结果了。
人也如此。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