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走来

常识走来

遗祸杂文2025-07-09 12:42:30
人总是要有点常识的。吃穿住行,屋舍家什都需要珍视,常识不可小觑。常识能支撑人精神的脊梁,能坚定生活的信念,常识还是判别一个社会是否进步的最公正的标准。小时候,奶奶指点我们:这话不能说,这东西不能动,老
人总是要有点常识的。吃穿住行,屋舍家什都需要珍视,常识不可小觑。常识能支撑人精神的脊梁,能坚定生活的信念,常识还是判别一个社会是否进步的最公正的标准。
小时候,奶奶指点我们:这话不能说,这东西不能动,老天会打煞的。这个不能说,那个不能动,正是千百年来的常识所规范的。
记得上小学时,有一门常识课,天文、自然、科普、生活等包罗万象。那时只觉得是瓶瓶罐罐,非常好玩,真正没有从中学到多少东西,现在想来是件憾事。
上学多了,踏入社会了,个人独立生活了,仿佛脑子里累积了很多常识,拿来所用,也若闲庭信步,悠然自乐。但也有碰壁的时候,自责生活常识太少,人情事故,世态炎凉,奈何不得。
有家报纸做了一个调查,列出了20余道诸如“地球是否是宇宙的中心”之类的问题,而国民能答对的平均不到5题,我们不能不叹惋国人素质的低下。诚然,泱泱中华,农村人口八成以上,脚踏黄土,头顶烈日,在解决温饱之余能让子女念书学习已属不易了。文化浅薄也不是仅靠扫盲班和农民技校能解决了的。
掌握常识,是掌握幸福生活的捷径。比如,“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降落”,“月亮总是圆于十五的夜晚”,“春夏秋冬,时序更替”,“鸟在天上飞,鱼在水中游”等等。这些常识,是不可逾越或违背的规律,是宇宙万物遵循的准则。当我们环视周围,不难发现对整个社会缺乏常识的状态却浑然不觉,对一些本来是常识的东西却茫然不知,人们处在违背常识之中,追求真理而忘记常识,盲目超越常识而强行悖论,藐视常识、违背常识,甚至与常识为敌,屡见不鲜。
文革的时候,整个社会都乱了。父子反目,夫妻相斗,比比皆是。子女之孝,父母之爱也遭诛杀。连与吃饭相关的话题,都有了错乱的表述: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主义可以当饭吃了。人们陶醉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其乐无穷中,颠倒常识,颠倒人伦。
再看路口的红绿灯,路人读不懂者不在少数,读懂而不遵守者也是屡见不鲜。中国的道路行人要靠右,然而逆向行驶者又有多少?盲道是留给盲人的却成了存车处,开三轮的,跑出租的为了生计在大街上奔跑如飞,不出事故倒是怪事!也难怪交警也是人吗,十二点也得下班,可曾想这时正是人流高峰。
经济腾飞的同时,人们感慨“世风日下”,学着“忽悠”。行路时一不小心撞了一下,碰到年轻人十有八九会听到“国骂”。公共道德哪去了?现在的年轻人出门打工盛行,家中撇下自己的亲生子女和亲生父母,陶醉外面的世界和金钱,家中的凄清很少问津。尊老爱幼这个普遍的常识是不是也忘却了?
而相反的,有些人却懂得很多的“常识”,用来方便自己,家庭用水,故意不拧紧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的滴,而水表不转。家用电话不打,有事到办公室打单位的电话。一个修车摊前数米处,没准就有无数玻璃渣。上班时,让孩子到办公室读书学习,省了家里的电,也能做到革命、家务两不误。
做人要有准则,做事要有常识。这准则和常识要靠道德的尺子来衡量,用法律的镜子来监督。
改革开放的起步,得益于常识的回归;改革开放的历程,正是一步步找回常识的历程。社会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常识的恪守。
人人都用睿知的常识,帮助自己成长,社会必将走向坦途,走向和谐。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