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试帖《湘灵鼓瑟》

评试帖《湘灵鼓瑟》

二翼杂文2025-10-31 18:00:05
湘灵鼓瑟传说,在湘江之畔,常听到尧女湘灵弹奏云和瑟。在她的美妙音乐声中,黄河之神冯夷的舞蹈都稍显逊色;楚人听多了,为之落泪;骚客听过了,为之消魂。曲调悲苦凄凉时,能感化一切,乐器都似乎赋予了生命;清怨
湘灵鼓瑟

传说,在湘江之畔,常听到尧女湘灵弹奏云和瑟。
在她的美妙音乐声中,黄河之神冯夷的舞蹈都稍显逊色;
楚人听多了,为之落泪;骚客听过了,为之消魂。
曲调悲苦凄凉时,能感化一切,乐器都似乎赋予了生命;
清怨的声音,像远离的孤鸟,飞遁杳冥,延伸到无穷无尽。
在苍梧山峦间,至今仍回荡着仙乐的余响,如怨如慕的倾诉;
水边的白芷花,也迸发出芳香来,与之共鸣。
这韵味无限的音乐,飘荡千古;
随着流水和悲风,传过湘江,吹过洞庭湖。
蓦然醒悟,曲终声寂,却看不见鼓瑟的湘灵仙子,
只有湘水上的山峰,青翠依旧,为之经年守候。

这首散文诗,是一首古诗翻译过来的,它叫《湘灵鼓瑟》。
 《湘灵鼓瑟》其实是一个省试的帖子,为考官赏识。作者名钱起,天宝年间人,人称其诗“音律和谐,时有佳句”。按惯例,试帖中不能有重复的字。此帖就有两个“不”字。因其整体可圈可点,而被考官破例录取第一名。
诗的第一联破题。随后几联展开联想,引经据典,奠定了诗的情调与风格。最后一联画龙点睛,将诗的意境提升到更高的层次。然而,吾以为,最后一联亦有瑕疵。首先,重复两个“不”字:“楚客不堪听”和“曲终人不见”。在试帖里出现重复字,可是大忌。
“曲终人不见”,感觉是湘灵特地出来,为了哪个谁谁谁弹奏似的;搞完后又闪了人,影子都不露一个。显然,湘灵不是商女,不可能整出“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事来。人家江畔弹琴,当是她爱慕“江上数峰青”之由,或是其它更“高级”的理由,才说得通。
美景仙境,鼓琴奏乐,自不必先侦察一番,看有没有人偷看偷听;反过来,也不可能千百年地守在那里,专为才子来临而大发雅兴。如为人所闻,仙子何须刻意回避,又不是谁家小妾?我等凡辈,偶遇得闻,理当庆幸!仙就是仙,遇不着、看不见,也在情理之中吧。
呵呵,说了这么多,我就改它一个字。
最后一句改为:“曲终人未见,江上数峰青。”
有学友反对。她说: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最后一句为点睛之笔,是全诗的高潮部分。‘不’字的运用几乎是汹涌跌宕,尖锐、直接。你改成个‘未’字,硬生生地把这句诗给削弱了三分!好诗是不需要计较韵律和字义的,只有循规蹈矩的人才这么注重。改了以后,境界就差的很远。
若真的改这两个‘不’字,那也不能改最后这一句。”
确实,最后一句的修改,势必减弱原诗的气势。对于一首名诗而言,谁想在这里动土都是费力不讨巧的事。
设想,若作者至今仍“不死”或“未死”,他一定跳将起来,破口骂道:“吃不到葡萄酒就说葡萄酒酸口,你什么德性!有本事你写一首呀!题目现成,就用‘湘灵鼓瑟’这个试帖!”
有网友反对。他认为:
“湘灵仙子本身就是不可琢磨得到的东西。作者在写这诗的时候,其主要意思就是写过程,而非在想结果。‘人不见’用的很生硬,很直接,更能表达作者对湘灵仙子一说的疑惑——他并未相信,不过是借景抒情而已。末尾这样的一说,更能表达作者对该种疑惑的宣泄。没什么仙子!就是这意思。所以没必要为了一个不存在的人描写不存在的仙韵。
直接、突兀、尖锐,这是最好的宣泄方式。”
难怪陶渊明说,读书要“不求甚解”,看来是有道理的。
网友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编辑,文化功底相当深厚,对古文亦颇有造诣。对此文的见解,他确有独到之处,以一种深入内心的观点来分析,令人信服。
我又想到了白居易的《琵琶行》。
《琵琶行》“凡六百一十六言”,直接描写音乐之美的文字就占了很大的篇幅。开头三句引入,中间描写琵琶演奏和人们感受美妙音乐的句子摘抄如下: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样的描写,可谓千古绝唱。
比之湘灵鼓瑟,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是展开无限的联想,让人充分体会音乐之妙。
《湘灵鼓瑟》的题目,是从《楚辞》摘取出来的。
“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屈原《远游》
湘水女神在弹奏仙乐,诗人于是就展开自己想像的翅膀,往返盘旋在仙乐的氛围之中。如果真的是“对湘灵仙子一说的疑惑”,“他并未相信”,我想,诗人是写不出此帖中间四句神游的佳句来的。
附原诗:
 《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