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需要信物吗?

爱情需要信物吗?

东武吟行杂文2025-07-11 02:37:09
一结婚的时候,很穷。不想给父母增加负担,更不愿意要老人的钱,和老公一起创业,艰辛异常。常常在晚饭后和老公一起散步。聊我们的未来,聊以后想要的生活。结婚第2年,我的生日到了,和往常一样吃完饭,一起散步。

结婚的时候,很穷。不想给父母增加负担,更不愿意要老人的钱,和老公一起创业,艰辛异常。常常在晚饭后和老公一起散步。聊我们的未来,聊以后想要的生活。
结婚第2年,我的生日到了,和往常一样吃完饭,一起散步。他忽然神秘兮兮地对我说:我跟你换一样东西,保证你赚便宜,怎么样?光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做了一件自认为很得意的事情,跟我炫耀呢。我说:行啊,有便宜谁不占啊。变魔术一样,他摊开手掌,一枚白金戒指躺在那:我用这个跟你换手上的那个。
我手上戴的,是他第一次送我的戒指,藏银的,花了25块钱在地摊买的。古旧的颜色,上面镶嵌着一颗小小的松石。我跟他说过,我很想去西藏。有一天,他拿了一个藏银的戒指给我。他跟我说:晓,西藏很危险,让我当你的大保镖吧。保护你一辈子,不要工资,随叫随到。行吗?
我相信了他的承诺,嫁给了他。戴着那枚25块钱的戒指。这个戒指对我来说,是一个承诺。
他拉过我的手,把那枚白金戒指替我戴上,“等我有钱了,我会用一个钻戒跟你换这个,还让你赚便宜,好吗?”
忽然就流下眼泪。这个一直以为在物质上亏欠我的男人,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疼爱。疼爱就是时时刻刻挂在心上,只想给对方最好的。
如今,左手无名指上的戒指,是他送的钻戒。但那枚藏银的戒指,我却穿在项链上,一直挂在胸前。如果说左手无名指的血管是直接通向心脏的,我觉得,挂在胸前的这枚戒指,离我的心更近。

戒指这东西由来已久。明代《三余赘笔》记曰:“今世俗用金银为环,置于妇人指尖,谓之戒指。”此时的戒指为禁戒之意。佩戴并非为炫美,也非为了装饰,而是以示警慎。至于后来慢慢演变成现在的特殊含义,是接受了异域文化的影响。
古埃及人认为,人手无名指的血管与心脏直接相同,所以,新人在结婚的时候,要交换戒指,并亲手给对方戴到左手的无名指上,寓意爱你到心里,情愿为你的爱而受戒。
由此可见,无论是古代的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地方,戒指的精神寓意远远高于本身的价值。
大千世界,人形形色色,每个人表达感情的方式不尽相同。崇尚精神高于物质的人,我相信更会在意归宿感。所以两情相悦的时候,大多会赠送一件自己认为珍贵的东西,作为两个人定情的信物。这个信物,不见得多么值钱,但对两个人具有极深的精神意义。信物的意思就是:我们是属于彼此的,我愿意把自己的命运和你连在一起。现在普遍为世人接受的定情信物,戒指是首选。
当然你也可以不送,你也可以送别的,正如送并不能保证感情就能天长地久一样,不送也印证不了就一定能因爱成恩,厮守一生。
情人节要送玫瑰巧克力,结婚要交换戒指,这不过是一个流传广泛,并为大多数人接受的传统,一个用以表达感情的方式。就如中秋吃月饼,大年三十吃饺子一样,因为大家都认同这样的方式,所以才会觉得只有这样才正常。当然,如果你觉得情人节送玫瑰流于肤浅,结婚交换戒指太形式主义,完全可以不做。但你不能因此就否定所有这样做的人。我从不觉得爱情里锦上添花有什么不好,浪漫有时候的确就是感情的催化剂。
海边漫步,烛光晚餐,华衣美服,别墅珠宝,香车宝马,只要有条件,享受一下有何不可?难道一个有钱人,他表达爱情的方式只能很穷人一样才能算真诚,否则就是追求物质,就是肤浅?
送一枚戒指不能说明只看重物质,无视精神。不送戒指也代表不了只崇尚精神,无视物质。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一样不可取。
就如一个有钱人,爱人需要移植眼角膜,难道只有移植自己的眼角膜给爱人,才算真爱对方吗?花钱买就是爱的不够深?
没有条件的人,不讲究物质无可厚非,相濡以沫,因爱成恩固然是真情,是可贵。但有条件的人,愿意给相爱的人最好的物质享受,这恐怕也无可厚非。总不能一沾钱就是庸俗,就是肤浅吧?
你的爱情有信物吗?没有的话,不觉得遗憾吗?一个女人,如果你爱的男人送你一枚戒指,你会说他太形式主义吗?
我是一个俗女人,所以我愿意让一个俗男人用一枚戒指圈住了自己。我愿意把这个定情信物随身戴着,一直到老。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