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力压迫之下的漫游
《茫茫黑夜漫游》是法国著名作家塞利纳于1932年发表的第一篇小说。这部作品一问世就震惊文坛,得到几乎所有权威人士的高度赞扬,瓦莱里叹为“写罪恶的杰作”,莫里洛亚誉作者是“新进的伟大天才”,德斯卡夫将他
《茫茫黑夜漫游》是法国著名作家塞利纳于1932年发表的第一篇小说。这部作品一问世就震惊文坛,得到几乎所有权威人士的高度赞扬,瓦莱里叹为“写罪恶的杰作”,莫里洛亚誉作者是“新进的伟大天才”,德斯卡夫将他比为“法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部好的作品总是具有丰富的可阐释意义,本文试从权力对人的压迫这一角度对本书的内蕴作出自己独特的阐释。规训权力之下的“爱国主义”:巴达谬在法国的战争生活
“规训是福柯新创的术语,它有与知识技能体系相关的含义如学科、知识等,亦有与惩罚相关的含义如纪律、训练等。福柯便是通过规训的多义性把“权力——知识”联系在一起;同时规训亦是权力——知识结合的产物。福柯创造性地将现代社会描述为规训社会,并对现代时期的规训权力做出了解释:“规训‘造就’个人。这是一种把个人既视为操练对象又视为操练工具的权力的特殊技术。这种权力不是那种因自己的淫威而自认为无所不能的得意洋洋的权力。这是一种谦恭而多疑的权力,是一种精心计算的、持久的运作机制。”规训权力对人的压制是隐藏性的,它致力于生产、培育和规范各种力量,而不是专心威胁、压制和摧毁他们。规训权力通过生产自身的行使者来完成自身的运作。这些行使者是一帮自己甘于做奴隶并让别人也必须跟着自己做奴隶的人们,他们把外在权力的控制转化为他们自觉的内在控制,使得这样的效力更为强大,更能维护统治权力的利益。
《茫茫黑夜漫游》中的“爱国主义”就属于规训权力之中的一种,“爱国主义”被冠以堂皇的名义,成为人们争相攀比的资本,最终只能成为一种虚伪的装饰。努瓦瑟市市长恭候德国人光临,而把自己的士兵巴达谬和罗班松扫地出门。他“大讲特讲全局利益,大讲特讲集体财产,大讲特讲努瓦瑟市的艺术遗产”,把他的投敌卖国行为赋予神圣的道德感。布朗多中士是医院中的老病号,经过几次住院,他学会了吸引女护士的同情,继而促使她们主动关心他。每次窒息过后,要是一个医生或一个护士经过他那儿,他便一再重复:“胜利!胜利!我们一定胜利!”他通过恰当的自导自演,操着好斗的、炽热的流行话,取得了好名声,被誉为斗志旺盛。这是他的一手绝招。他们的“爱国主义”虽然虚伪,但虚伪的言行恰恰产生于对权力话语的认同,期望通过此种行为获得别人的赞赏,所以虚伪的言行归根结底是受到“爱国主义”规训话语潜移默化的影响。
主人公巴达谬是一位先觉者,他识破了“爱国主义”号召的真面目,认为“报纸大张旗鼓地动员参军,当然首先动员那些没有后台的人。官方的口径是,同心同德赢得战争。”并且意识到了自己被大人物玩弄的悲惨处境:“对穷人来说,这个世界上有两大类不同的死法,或者死于你的同胞在和平时期对你漠不关心,或者死于你的同胞在战争时期嗜杀的激情。如果人家想到你,那就是想折磨你了,莫不如此。这些混蛋们只在我们流血牺牲时才对我们产生兴趣。”所以他想方设法逃离战争,宁愿去当俘虏保存自己的性命。后来他因伤返回巴黎疗养,但充斥在耳边的仍然是堂而皇之的“爱国主义”宣传,女友劳拉与他做爱时也不忘大谈特谈处于战争之下的法兰西,并且期望巴达谬做出英勇卓绝的样子。爱国主义宣传无孔不入,“在报纸上,在海报上,在步行时,在骑马时,在乘车时,所见所闻全是谎言。大家一齐说谎,看谁会胡编,谎言一个比一个离奇,很快谎言满城,一句真话也没有了。……一切是弄虚作假,假仁假义,到处都有暗中怀恨的鬼魂。连叛徒也披上伪装。撒谎和轻信的风气盛行,如同疥疮蔓延。小劳拉只会说几句法语,可句句充满爱国激情,如‘我们一定占上风!’‘让他们来吧!’”巴达谬因忍受不了虚伪的“爱国主义”最终神经错乱,被送入了收押神经错乱伤员的医院。而神经科大夫贝斯通布的治疗方式也是“用电,用爱国伦理的强剂量,用真正滋补道德的注射来治疗肉体和精神。”“爱国主义”已经奴役掉了一切人的思想。在大人物发觉巴达谬不中用并且撂下他不管之后,巴达谬终于得以逃命,逃离战争的硝烟,逃离耳边虚伪的爱国主义呼喊,开始寻找一种新的生存方式。
二、权力对人的异化:
(一)巴达谬在非洲殖民地的生活
规训权力实施的手段之一为“规范化裁决”。“规范化裁决”的目的是把个人行动纳入一个整体。它的运作方式是从价值上排列每个人的能力、水准和性质,这样的排列就形成了人们的等级,促使人们向往比自己更高的等级,使人们以高等级的人们为榜样,追随高一等级人们的价值观,这样人们都被优势的价值观整合在一起,社会也就变得更为有序。当人们把规训权力对自己的定位当作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准,力求按照规训权力的最高价值来改造自己,这样就形成了人的异化。
殖民者把西方现代文明的规训机制带入了非洲这块殖民地。黑人被白人划归为野蛮的劣等民族,处处宣扬白人的高尚与文明,黑人对西方黑白差异言说的认同就导致了一些黑人对白人价值观唯唯诺诺的崇拜。而黑人一味追随白人、摒弃自我实质上就是对自我的一种异化,盛行于四五十年代非洲文坛的“黑人性”主张即是对这种黑人自我异化的反驳。巴达谬在非洲殖民地见证了黑人自我异化的可笑与可悲。殖民地白人的店铺里雇佣有黑人伙计,而区别他们是否是黑人伙计“只要从他们叱责其他黑人的模样便知道了。”而一般的黑人则不敢放肆,对白人都是战战兢兢,宁愿保持距离。格拉帕中尉是非洲丛林里一个小哨所的指挥官,负责管理周围森林里聚居着的几个部落。他在部落的青年人中征集一些民兵,授权他们挥舞棍棒来强迫部落向他交纳税金。每天的黑人青年志愿应征络绎不绝。黑人申诉人喜欢格拉帕的法庭喜欢得上了瘾。尽管格拉帕对他们的纠纷毫不在乎,每次都把这些申诉人棒打一通赶出门外,“千方百计让他们倒胃口”,可这些人每次都照样来。一位黑人离开村庄穿过森林走了两天两夜跑来申诉,但由于耽误了两小时,格拉帕拒绝再次开庭,被狠狠踢了几脚之后轰了出去,而他之前已经来过好多次并且数次挨打了。
(二)巴达谬在美国的工厂生活
福柯创造性地将现代社会描述为规训社会,纪律是规训社会中规训权力的表现形态。我们有必要先听听福柯对纪律本质的表述:“纪律的高雅性在于,它无需昂贵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