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心

交心

假小子散文2025-03-16 10:05:11
她是非常优秀的教师,从教三十多年,担任二十多年班主任,曾两次破格晋升职称,五次获国家级奖励。但像我一样不屑关系网和歪门邪道,只靠堂堂正正的个人奋斗,所以茕茕孑立,踽踽独行一辈子。现在很失落,活得很苦。

她是非常优秀的教师,从教三十多年,担任二十多年班主任,曾两次破格晋升职称,五次获国家级奖励。但像我一样不屑关系网和歪门邪道,只靠堂堂正正的个人奋斗,所以茕茕孑立,踽踽独行一辈子。现在很失落,活得很苦。
一.
已进七月了,一事无成,像做梦一样,活得虚无又飘渺。你还在忙吧?别对啥事都认真,得过且过吧。既然改变不了什么,就难得糊涂,让自己麻木吧。陪孩子是你的乐趣,有乐趣就好。
你现在还是半天班吗?比全天班轻松多了吧?慢慢都会苦尽甘来的。熬过黑夜就是黎明,这话说得真好听;“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这歌唱得真动听。语言和歌曲真神奇。
你太能忍让太过善良了。但忍应该有底线,善应该有顶端。凡事都有原则和限度,若违背其原则超出其限度,那么性质就变了,就不再是正面意义上的忍和善了,或许成为反面。是该有所调整有所改变,不能总是心太软。因为心太软就是太善良,所谓的太良善就是善良过度了。以至往往打肿脸充胖子,也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何苦呢!
你我都是热心人,总为别人着想,不遗余力地帮助人。长此以往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必然,必然也就成为应该了。让人产生了依赖性,自己也积重难返积弊难改了。那就没办法了,亲情难却,就免为其难,尽力而为吧。然而,你我的遭遇也差不多:有难处时却没人上前,都避之唯恐不及,都躲得远远的,没谁会像你对他那样对你。虽然饱受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却本性难移屡教不改自讨苦吃。怪谁呢?人心如此,只怪自己。
这是一个玩计谋玩手段玩弄人、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趋炎附势阿谀奉迎投机钻营唯利是图的社会,靠实干行不通,靠真本事劳而无功,靠真诚自取其咎。能问心无愧,就此生可慰了。

你不来短信,我的手机就是沉默的石头,成了残废的哑巴,像我一样属于这世上多余的物品,仿佛不存在了。如果我真的未曾存在该多好,就不会有我的不幸和不幸的孩子了。
你说得对,我们婚姻的教训都太惨痛了。让孩子自己做主自由选择,顺其自然顺应天意吧。但要有原则,不盲目不勉强,别委屈牺牲自己而同情成全别人,或自暴自弃自虐自毁而后患无穷,如我。说起来都是笑话,想起来都不能原谅自己。像我这样的人,真是愚不可及举世无双,蠢得无比空前绝后,是永不可破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看我多厉害,多尿性,这辈子真没白活呀!
你说得对,应该向好的方面想和争取。尤其现在孩子的病情越来越好了,应该从悲苦的深渊中努力爬出来,挣脱阴森的绝望和恐怖的噩梦,开辟新生活创造新希望,且知难而进。你也要坚强乐观,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要不屈不挠地活着。要相信日子总会柳暗花明,那时再真正为自己活一把——甩掉不幸逃脱阴霾,争取人生的自主和自由,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
人的物质生活没有感情生活重要,幸福的要素是感情,并非物质;但精神生活又比感情生活重要,感情是无常的,精神才会恒存,那是人生真正的财富;而信仰的力量无穷又无敌,会超越现实,超越生死。
希望如你所说,有事能想到我。即使不能多帮钱物,也可分忧解愁。这不是负担,而是相互依存。会有一种存在感,有一种被需要的生存价值和期许,是一种有暖度有亮度的意识。
生活并不美好,我们并不孤寂。
13.7.4
二.
既要陪孩子上先修课,又要每周两次去学校向校长汇报没完成招生任务的原因,还要忙积压的家事家务,真是放假比上班还累,真够你受的,你遭罪孩子也遭罪。这是什么事呢?让人迷惑郁闷又痛恨。
生在中国就是一种罪过,就是一种惩罚。也许是前世造孽的报应吧,也许是命薄身贱所致,反正有福人不落无福之地。因为无论穷人还是富人,在这个国家都没有安全感,都活得不轻松,都在受煎熬。所以有钱有势的人都想方设法逃离这是非之地,大批量移民天堂了。剩下我们这些没钱没势的无能之人只能在这地狱中受苦受难,毫无办法。
正像你常说的:“熬着吧!”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就是为了孩子而活,而眼巴巴盼望着柳暗花明的一天。然而真的能够熬到那一天,也已把我们都熬得失明失聪失去自主行动自主生活能力了。这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还算是很幸运的事情。
13.7.10
三.
你说你向他给孩子要出来二千元辅导费,感到意外。说你早已不指望他了,今天只是随便说说,没想到他还真给了,说“他良心睡醒了”。
我想,可能他看你这次搬到新家付出很多,你工资是有数的,都摆在那里,他很清楚。看来他对孩子还是有责任心的。也许是你平时大包大揽惯了,久而久之使他淡化了这方面的识,似乎用不着他管孩子的事了。
其实孩子是俩人的。俩人对幼小孩子的抚养和教育的责任与义务是等同的;就像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对老迈的父母负有同等的赡养和照顾的责任与义务一样。
但因各自收入和条件不同,所以经济付出就自然不同了,可酌情对待。这在法律方面有明文规定,是有一定比例的。无论从法规角度还是道德角度,或者从最起码的感情角度来讲,父母双方对未成年孩子的衣食住行病和教育及学习方面的投入和付出,理所当然是对等的,而且无论是物质上还是感情上都责无旁贷。
这不是谁求谁的事情,也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对不自知和不自觉的失职逃责者应该理直气壮地提出要求,或劝解甚至警告他必须尽责,不可推卸,否则,法院见。这样做,合情合理合法,天经地义。
这都是常识常理,毋庸赘言了。
13.7.11
四.
好像两年前你说过在学上网聊天,学得怎样了?
我上午又去网上听网友在我文章里贴的音乐。是80年收音机里被听众点播最频繁的罗马尼亚影片《沸腾的生活》(我记成了南斯拉夫的《沸腾的群山》)主题曲,叫《飞扬的旋律》(现在才明确)。非常好听,非常悠远辽阔曼渺空灵,情恋神迷摄人心魄。好多年听不到了,也是这位网友前年帮我在网上找来的。当时听到后真是让我飘飘然忘乎所以,激动得返老还童泪流满面,感慨万千恍然若梦。
你说过你也爱好音乐,曾在歌唱比赛中获奖,所以你一定也喜欢这首经典乐曲。
我上午听着听着又不由自主地流泪。想起那时年轻的极度悲观厌世的我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