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于的三轮车
老于工作的单位在县城,离家不是太远。大约30公里,今天交通发达,坐车用不了半个小时就能到,可老于年轻时候公路没有那么多公共汽车,老于想买自行车,可是一算计需要花掉自己小半年的收入,也就没舍得买。回家就
老于工作的单位在县城,离家不是太远。大约30公里,今天交通发达,坐车用不了半个小时就能到,可老于年轻时候公路没有那么多公共汽车,老于想买自行车,可是一算计需要花掉自己小半年的收入,也就没舍得买。回家就没有那么随便了。没办法,老于只能少回家,有时候一两个月回不去一趟。想让媳妇随他住单位,一是单位没处住,二是家里还得指望媳妇这个整劳力。这样老于想跟媳妇表示就没那么随便了,现在人说;“每周一歌”,老于那时候一个月唱上一首就不错了。不过老于媳妇还是很满足,因为自己的男人在城里比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略微要好一些,吃的用的比别家强。当然老于媳妇也不易太奢侈,因为,家里人口多,老于那两个钱毕竟有限。还有就是如果自己穿戴太花哨了,可能邻居就会眼红,就会给你生出别的什么事,比方说,药死你家下蛋的母鸡,往你家猪圈里扔石头,或者给你造谣,弄得你家鸡犬不宁,老于媳妇就这么想,反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穿得俭朴点,用得随便点,心里头更踏实。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家里地里所有的活计都是老于媳妇顶着。再加上老于经常不在家,对媳妇滋润不上,弄得个老于媳妇身子骨越来越瘦,脸皮越来越粗,老于每次回家看着都心疼。好在老于工资越来越高,买了自行车可以两个星期回一趟家了。老于回家就想帮媳妇干活,可媳妇从来都拦着不让去,好不容易找个白白胖胖的男人,媳妇舍不得他跟村里的汉子们一块儿去下地。老于就在家里喂鸡喂猪,扫扫院子。
老于先是提了副科级,在县里一个局里当了副局长,根据有关政策老婆孩子可以转成非农业户口,一块儿吃商品粮。老于高兴地坐了单位的汽车回家给一家人转户口。老于高兴地坐了单位的汽车回家给一家人转户口。老于媳妇变成了老于的老伴了,她略带愁容地说;我还转吗?给孩子们转吧,我转户口又不能安排工作,在家还有地种呢,老于说;一定得转,你不转,孩子们到城里上学让谁照看?心里说,老婆,我们好不容易翻身了,咋能让你再受苦呢?
老于老伴跟着老于进了城。老于单位照顾老于,就给他老伴安排了勤杂工,负责收发报纸。老于老伴觉得收发这活儿太少,就把院子里的花草树侍弄起来,她发完报纸就扫院子,浇花修树,她还特意到铁匠铺去做了一个大水壶,这样每个办公室打开水就不用去水房子了,只要把暖瓶放到门口,老于的老伴就会把暖瓶灌满水,局里的同志要求给老于的老伴加薪,老于拒绝了。
后来老于当了局长,临时工工资也提高了,好些年轻人都要就业,老于主动提出让老伴回家。一来为了看孙子,外孙子,二来自己是单位一把手了,再让老伴伺候人的事也有点难堪。老于老伴听了也很高兴,于是她就开始当上了保姆,三个孩子都结婚了,又都有了孩子,老于老伴每天与孙子辈这一块儿,她享受着天伦之乐。又解决了女们的后顾之忧。
孙子辈们都被年轻人惯坏了,一点不让人省心,而且隔代人又骂不得打不得,老于老伴每天连看孩子带做家务,比原先在机关当勤杂工要紧得多。还有老于,自从当局长,外边的应酬也多了,家属楼就在办公楼后边,可他一天出门之后只回家一次,而且经常在十点半以后,隔三差五还醉醺醺的回到家,酒气熏天。孙子辈的嫌弃味难闻,都躲得远远的。老于老伴不嫌,嫁给老于三十多年了,老于在家的时候简直太少了,哪怕是他睡着醉着,她也得伺候。
再后来孙辈的都上学了,家里只剩了老于老伴两个人,老于还是经常出去应酬,还是常醉酒,老伴还是毫无怨言地伺候他。
老于五十六岁那年组织上找他谈话,说老于工作三十多年没有经济问题也没有作风问题,工作也很认真出色,现在单位考虑年轻人一批一批起来了,也得有个位子。考虑来考虑去,组织上决定让老于退居二线,担任助理调研员享受副处级待遇,过渡一下准备退休。老于说行,自己是农家子弟出身,当到科级干部是祖坟上冒青烟了,没想到临退休还能捞个副处级,感谢组织感谢上级领导。
老于家住在一楼,前边有个不大不小的小院。老于便跟老伴一块儿在小院种了一点花草。老于从小没干多少农活,这一切都是老伴当技术员,老于当操作员,忙忙碌碌,其乐无穷。老于买了一辆脚踏三轮车,很小巧的那种,每天早晚用三轮车拉着老伴出门到广场上跟老年人一块儿跳交际舞、练健身操,有时也出门到附近的河去钓鱼。老于在前边踏车,老伴拿着一个小椅子坐在后面的车斗里。到了有坡的地方,老伴就下帮助他往上推。老于说你坐着吧,我还有力气。老伴说得了,万一把我翻下去,摔死还好,要摔断胳膊腿,那可活受罪。老于就乐,老伴也乐。两个人都觉得很幸福。老于活了接近六十年,到这时才体会家庭温暖的全部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