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与地狱的距离

天堂与地狱的距离

访别杂文2025-03-16 19:08:28
对于活着的人来说,只要痛苦地活着,人间无疑于地狱,对于死去的人,只要是一种解脱,对于痛苦和挣扎的解脱,即便在地狱,无疑于天堂般快乐。没有人知道天堂与地狱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有时候很近,有时候又很远,有时
对于活着的人来说,只要痛苦地活着,人间无疑于地狱,对于死去的人,只要是一种解脱,对于痛苦和挣扎的解脱,即便在地狱,无疑于天堂般快乐。没有人知道天堂与地狱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有时候很近,有时候又很远,有时候只是一念间的事情。
“死去的人悠然自得,活着的人劳累不堪。”今天在扫墓回来的路上,姐姐突然有感而发地说出一句颇具哲理性的话。这句话使我进入了沉思,对那些死去的穷人来说,虽然进入了地狱,但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解脱甚至是幸福,象进入了天堂一般。因为到了这个日子(清明节),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日晒雨淋,他们的子孙后代总会组成一支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带着丰盛的祭品到坟前祭拜,不管活着的人有多富裕或者多贫穷,总是少不了的。这对于死去的穷人,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他们享受着生前无法享受的幸福,如果他们有感知甚至能吃上祭品的话,但是大凡是享不到这种福气的了,如果死去的人都把祭品吃光的话,活着的人也不会那么积极去祭拜了。然而,对于那些活着的穷人,挑着沉重的担子,却很难看到他们脸上露出笑容,在脸上只能看到皱纹和艰难写下的沧桑,蹦蹦跳跳的是旁边天真无知的孩子。
活着的人为死去的人服务,家家如此,年年如此。
这一天,各处的路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大车、小车、公车、私车、摩托车,行人的,走路的,挑担的,扛东西的,大人、小人,还有每一座座山头传来连串的鞭炮声,轰轰隆隆、烟雾弥漫,好不热闹。一个寄托希望的日子终于来临了,穷人年年在这最重要的时刻把希望寄托在坟里的祖骨上,盼望祖宗显灵,保佑致富,当官的保佑青云直上,读书的保佑考上清华、北大,赌钱的保佑灵灵胜胜……地下的祖宗也应该显显灵了,看在他们如此忠诚的份上,就算给他们一点回报吧!不至于令他们年年落空。
每当我跪在祖宗的墓前的时候,我们不知道祖宗是否在睡觉或者在打麻将,也许我不应该如此揣测祖宗,这是大逆不道的,我心中的愿望祖宗能知道吗?我在旁边听着伯母念念有词地在老祖宗的墓前罗列出要祖宗保佑的清单时,我内心在发笑,暗笑她的愚,我想先祖是否也应该弄一台电脑来存这些内容,如果没有的话,那以后就很难开展他的工作了。
我们在扫墓的时候,有几个孩子守在我们旁边,等候给他们发食物,我们南方这边有这样的风俗习惯,每当清明扫墓的时候,总有很多小孩到墓前来守侯食物,都要按一定的份量发给他们。有两个孩子长得很瘦,只剩下皮包着骨头了,约有10岁左右,其中有一个大一点的比较害羞,躲在小个子的后面。放完鞭炮以后,我和妹妹用一个托盘装了很多食物,有发糕、水果、和糖果、饼干等拿过去发给他们,发到这两个特别瘦的小孩的时候,我特别给多一点。我随便问他们读书了没有,他们低着头害羞小声地回答说没有,我问他们的爸爸妈妈去了哪里了,他们说去扫墓了,留他们在家里放牛。看着这几个小孩,我心里涌起一股难受的滋味,一种叹息和无奈。领了食物的孩子象凯旋领了战利品的战士一样,露出愉快的表情,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看见有很多象刚才看见的孩子,我无法计算出他们有多少是没有钱读书的,我也无法知道他们又有多少父母正在为忙碌着筹集清明节的祭品而去借钱,为了寄托一个空虚的希望,挑着丰盛的“物资”,带着失学的孩子,迈着沉重的步伐,带着空虚的寄托,又有多少这样的家庭呢?
鲁迅先生走了很久很久了,他希望用笔去打开一个很漫长很牢固的枷锁,它锁在人民的头上,甚至在思想里已经有很多很多年了,想让暴风去吹、让烈日去狂晒、让暴雨去冲洗几千年的蛀虫,他付出了毕生的努力,用尽毕生的力气在呐喊,去改变这旧的世界,但是现在……如果鲁迅现在还活着的话,他会怎么想呢?要是爱因斯坦还活着的话,看着美国把原子弹投入广岛,他又会怎么想呢?当然,即便鲁迅还活着也不例外,本来地狱下的天堂和天堂上的地狱总是隔不开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