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渡”与“建桥”

“帮渡”与“建桥”

趁虚杂文2025-08-23 22:59:40
子产在郑国为相时,用自己所乘的车在溱水、洧水帮人过渡。孟子批评他的这种行为是小恩小惠,是不懂得如何治理国政。孟子认为,“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意思是说,好官应是“用一个月的时
子产在郑国为相时,用自己所乘的车在溱水、洧水帮人过渡。孟子批评他的这种行为是小恩小惠,是不懂得如何治理国政。孟子认为,“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意思是说,好官应是“用一个月的时间去搭好可以走人的便桥,用十二个月的时间去修好可以走车马的桥,这样老百姓就不会再为过河的事发愁了。”(《孟子》第四篇下)
我以为,孟子的批评是对的。他说出了掌握公权的“为相者”“帮渡”与“建桥”孰轻孰重、主要次要的关系。
“为相者”用自己的工资去帮助贫困的患者治病,去资助困难的学子上学,甚至号召、动员社会救济、扶助贫弱,是“帮渡”;领导、组织制定好的法规和制度,且切实贯彻实施,降低药价、学费,控制乱收费,以减轻患者、学子的负担,让老百姓都能看得起病、上得起学,乃“建桥”。
“为相者”自己以身作则、廉洁奉公、照章办事,甚至要求公权力持有者遵纪守法、亲民爱民,是“帮渡”;领导、组织制定科学实用的法规、制度,且不苟私情、依法办事、严格执行、监督实施,以绝贪赃之念,以断枉法之源,使官场清正,社会有序,乃“建桥”。
“为相者”自己实事求是,不虚荣欺诈,敬老爱幼,高风亮节,身体力行,是“帮渡”;领导、组织制定好的法规、章程,引导、规范社会舆论,奖优罚劣,倡正行良为,禁卑劣宵小,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见正而羡,视邪而鄙,社会风清气正,人们积极向上,乃“建桥”。
“帮渡”渡一人,“建桥”渡众生。有“桥”何需“帮渡”?
国家、百姓真正需要的不是“帮渡”的“相”,要的是“建桥”的“相”。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