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一块生锈的金子

韩寒:一块生锈的金子

调旨杂文2025-08-01 12:21:05
作家余杰在曾经说过一句话:相信真理,不要相信那些宣称掌握真理的人,怀疑一切,不要怀疑自己所拥有的怀疑能力。2012年初,方舟子质疑韩寒的代笔,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了这句至理名言。二十世纪的精神动乱,使我们
作家余杰在曾经说过一句话:相信真理,不要相信那些宣称掌握真理的人,怀疑一切,不要怀疑自己所拥有的怀疑能力。2012年初,方舟子质疑韩寒的代笔,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了这句至理名言。
二十世纪的精神动乱,使我们处于丧失自己的预言精神的危难之中。作为八十年代出生的韩寒,以一篇《杯中窥人》崭露头角,随后以高中生的身份出版了小说《三重门》,名满天下,鹤立鸡群于当时那个年代,并威震文坛,一时间络阳纸贵,人人争读韩寒,使得他成为最炙手可热的青年偶像,公共知识分子。随后他又出版多部书,春风得意,赚足了Money,许多作家都望尘莫及。
翻开韩寒作品,除了玩文字游戏,就是玩老道、狂傲,甚至直言不讳说“我是金子,我是要闪光的。”林语堂在《所谓名士派与激昂派》一文中早就指出,“做了两首诗,便自命为诗人,写了两篇文,便自诩为名士。在他自己的心目中,他已不是常人了,他是一个文豪,而且是了不得的文豪,可以不做常人。”
是什么原因让韩寒变得如此自大,透过韩寒的作品,我们可以从思想上找到他的病源。韩寒说:“思想品德不及格,总比没思想好。”其实,思想品德属于道德层面,而思想属于是人生观方面,两者根本无法对比,但韩寒却硬要将这两者作比较,并想表明我虽然思想道德不及格,但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正是怀着这种心态,让本来道德就不及格的他变得更加目中无人。于是,他把自己当做成鲁迅当做钱钟书,玩文字于股掌之间。也正是这种心态,第一件事便是要如何出名。
按方舟子的质疑,韩寒出名,就是一个阴谋。
回顾九十年代未的那段历史,正是教育变革的时代,“新概念作文大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通过“新概念”能够提前进入大学的这种方式激励了许多中学生,也让少数偏才生看到了希望。而成绩不好的韩寒,试图想抓住这根救命稻草来实现他的大学梦,一九九年他以《杯中窥人》一文在“新概念”崭露头角,随后的《三重门》让他名声大振,也让那小儿科的《萌芽》杂志从年销售量十万册大增到了年销售量五十万册,在商业化运作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怀疑这本身就是阴谋。
韩寒是上海人,鲁迅先生生前尖锐批评过上海的无行文人。他画龙点睛地概括说,这类人属于“才子”加“流氓”。套用余杰的话说:上海是出“流氓加才子”式的人物的地方,在余杰的眼中,余秋雨就是“流氓”,而在多数人的眼中,韩寒就是“才子”,说到“才子”,我想到郭敬明,这个与韩寒不分秋色的人物。他们都以“新概念”出名,都在上海生活,都出版过几本书,都是八零后出生……太多的相似之处,不得不让我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把郭敬明和韩寒联系在一起,韩寒要是看到了,一定感觉很冤,因为以他的身份,当然应以吒叱风云北乔峰自居,怎么可以与那卑鄙小人的南慕容齐名呢?(注:郭敬明因《梦里花落知多少》剽窃而成了“抄手”名誉不好)
意气风发了十年的韩寒,我们看见他赚足了“金子”,而对人类的“光”似乎并没有那么“闪”,人们开始怀疑“金子”,麦田便当了一回《皇帝的新装》中的小孩,而方舟子相当于后面那些起哄百姓的缩影。
方舟子是伟大的,为了掀开那些虚伪华丽的面具,他不怕谩骂、嘲讽、鄙视和殴打。阅读方舟子关于质疑韩寒代笔的文章,如《“天才”韩寒创作<三重门>之谜》、《“天才”韩寒作品<求医>分析》等,你会发现文章逻辑思维清晰,语言表达淋漓尽致,一针见血,论点论据充满说服力。
作为一个非文学专业的方舟子,会有如此深的文字功底吗?这相信没有,他一个人也不可能做到,所以方舟子本身就是一个团队代号,其实这做法本身也是一种“代笔”行为,可谓“五十步笑百步”,但我更愿意支持“五十步”者。
方舟子打假于韩寒时的消息传出,就像马夫人告诉丐帮子弟乔峰是契丹人一样如此,让震惊世人,也许这个比喻并不恰当。因为马夫人因爱生恨,难道方舟子是因嫉妒生恨?方舟子质疑于韩寒,无疑是想在公共场所脱下韩寒的裤子,以此来证明岳不群是“伪男人”,韩寒怎么受得了这样的耻辱,他决定用法律手段证明自己就是“纯爷们”。其实要证明是不是“伪男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解开裤裆,何须口舌之争。
乔峰也罢,岳不群也好,历史永远是历史,真的假不了。
对于这场风波,我相信不会是个闹剧,也不会是商业炒作。我开始怀疑: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一块生锈的金子。
但是我坚信:是金子,一定会闪光。
一定!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