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说《水浒传》情节之“武松打虎”
《水浒传》中“武松打虎”这一情节,值得一品。据说施耐庵写《水浒传》中“武松打虎”一节时,一连写了好几遍都写得不像,心中烦闷。一天,他听到狗狂叫的声音,他跑出门一看,原来是个彪形醉汉正和一条恶狗搏斗。只
《水浒传》中“武松打虎”这一情节,值得一品。据说施耐庵写《水浒传》中“武松打虎”一节时,一连写了好几遍都写得不像,心中烦闷。一天,他听到狗狂叫的声音,他跑出门一看,原来是个彪形醉汉正和一条恶狗搏斗。只见醉汉闪过身子,一把揪住恶狗的脖子,举起铁锤般的拳头,没头没脑地捶打了十几下,再用力一甩,恶狗滚了几丈远后躺着不动了。
施耐庵看得入迷,立即把这情景记下来,再写武松打虎,动作就生动逼真多了。但武松的神态还是写得不活,于是他搬了一张长凳放在堂屋中,一手按住长凳,把它当作老虎,摹仿醉汉打狗的架势跳来跳去。妻子见了喊道:“你疯了?!”施耐庵笑道:“我在打虎啊!”说完又跑到书桌前坐下来,很快便写好了“武松打虎”这一段书,这回才把武松写活了。我们姑且不论这一说法是否可靠,但至少说明施耐庵是为写好这一情节下了一番工分的。
施耐庵为写武松打虎做了不少铺垫。
第22回的回目是“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这是武松开始出场的一回。作者先写他因一年多前“因酒后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小弟只道他死了,因此,一迳地逃来投奔大官人处来躲灾避难。”,突出了他的“二杆子”脾气。又写宋江因躲杯酒经过廊下时碰翻了铁火铲而惹恼了武松,“引得那汉焦躁,跳将起来就欲要打宋江”后又介绍他刚来柴进家时“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管顾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这实际上为他以后在景阳岗不听小二的劝告、执意多喝酒、硬要独自上岗奠定了性格基础。
因要回家看哥哥,武松辞别了宋江,一路到了景阳岗酒店,作者安排了店小二只卖三碗酒而武松执意要多喝的情节,这就使我们感到这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以武松的脾气,不这样反而不正常了),结果是在武松的斥骂和显摆下(俺有的是银子!),最终满足了他的要求,让他吃饱(四斤熟牛肉)喝足(18碗)。这实际上是为他后来打虎奠定了基础(没有这么大的酒量和食量,怎么有力气打死老虎?)。
接下来,小武同志的“二杆子”脾气又来了,不相信群众的话,非要独自过岗。把酒店的友情提示视为唬人害人的把戏,等到真见了阳谷县的告示,才真有些害怕了。“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非常真实的心理描写,以武松的性格,他是断不愿回去的!
吃多了酒自然浑身害热,脚步不稳。作者写武松“一只手提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源于生活,切合实际,令人信服。
写打虎的过程更是精彩。首先是大虫的动作——“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往上一扑……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岗也动……”“扑”、“掀”、“剪”传神的把一只饥渴状态下急于吃人的老虎情态刻画出来了。“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棒打不成,惹怒了老虎,老虎发动了再一次进攻!、“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在武松的重压下,老虎难以动弹,只好一个劲的扒土以求脱身。其次是武松的动作。“‘阿呀’一声”、“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却又闪在一边”,非常逼真的写出他在老虎发威阶段与老虎周旋的一系列动作;“把大虫顶花皮疙瘩揪住”、“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把武松在打虎过程中应急反应动作刻画得极为传神。再次是作者再一次为武松徒手打虎作了巧妙安排——让他因“尽平生气力”而把哨棒折断!现在你只有拿皮锤和老虎徒手搏斗了——但你不这样是成不了真正的打虎英雄的。这一安排可谓天衣无缝。可以说,从武松开始喝酒到打死老虎的整个过程,作者写得紧凑连贯、生动传神、引人入胜,真正做到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境界。
武松打虎出了名,又慷慨大方(把政府发的奖金发给众猎户),阳谷县令安排他做了个都头,他终于因打虎名扬一方。而他哥哥武大郎也因故来到了阳谷县居住,于是结识嫂子潘金莲——潘金莲勾引武松——武松搬回县里住——西门庆偶遇潘金莲并勾搭成奸——潘、西计害武大郎——武松出差回来替兄长报仇,这一系列的情节就顺理成章了。可以说,其中“武松打虎”这一情节是伏笔和铺垫,和其他的情节紧密相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武松真打虎了吗?据有关资料看——《临安县志》、《西湖大观》、《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记载了北宋时杭州知府中的提辖武松勇于为民除恶的侠义壮举。他杀的是当时大奸臣蔡京的儿子蔡鋆这只为害一方的“虎”,后来武松也因此惨死狱中。《水浒传》里关于武松的一系列故事,亦属作者虚构而已。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在图腾中窥探生命的光彩
下一篇:寻找缺失的信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