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绅士

战争的绅士

吸针石杂文2025-04-01 06:20:16
美国南北战争末期,南军败局已定。此时,在一片哀败战局之下,南军指挥官罗伯特?李将军,颇有几分霸王卸甲乌江岸的悲情色彩。作为一位向来富有盛名,连敌军都对之崇拜不已同时又富有强烈的爱国热忱的老军人,他已然
美国南北战争末期,南军败局已定。
此时,在一片哀败战局之下,南军指挥官罗伯特?李将军,颇有几分霸王卸甲乌江岸的悲情色彩。作为一位向来富有盛名,连敌军都对之崇拜不已同时又富有强烈的爱国热忱的老军人,他已然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败军之将,一个祖国的反叛者,一个永远无法逃出历史铭刻的耻辱者。
黑云压城,一战如梦,按照中国式的成者为王败者寇的思维,此时,要么拼死一战,作困兽之争,要么自杀殉国,一了百了——反正,面子是不能丢的。
而李将军的部下提出了一个“天才”的设想:将部队化整为零,撤到山里乡间,分成小股打游击,力图将北军拖垮——这个设想不能不让我想起了在两百年后的亚洲大陆上的一些革命实践——出人意料的是,李将军断然否决——此举虽然能最大程度上地保存实力,拖垮敌军,然而一旦行使,流毒无穷。因为这样,平民与军队的界限就会完全打破,无异于是军人躲在了万千平民的背后苟且偷生,只能徒劳地增加平民的伤亡率,加剧了仇恨,从而使得整个国家与民族更加混乱。
——一瞬间的光辉常常能够凸显真正的英雄。直到今天,美国人民依旧对罗伯特?李这个充满着悲悯之心与浩然之气的决定无比感激。——1865年4月9日,在小镇阿波马托克斯的一所别墅中,李将军代表南军,富有尊严地签署了投降书,南北战争终告结束。
李将军的决定,固然伟大,而中国人读到这段历史,一下就想到了几十年前大规模发动人民群众的“人民战争”概念。两下一对比,越发觉得美利坚是一个人权至上、保护人民的天堂国度,打仗都打得那样的富有人情味儿。
然而,如果我们把目光再往前调上一百多年,审视一下美国独立战争,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同样是在这片北美大陆上,面对同宗同族的英国佬,美利坚人民就没有那么绅士了——在当时,大多数美国民兵的主业无非是农夫、工匠——这还算好的——罪犯、酒鬼和恶棍也不罕见——他们面对的则是在当时世界上巨无霸的大不列颠军队,无论是哪一方面,他们都处于极其被动的劣势。
而在初期的不断失利之后,美国人发明了一系列的崭新的战法,这其中就包括——丛林游击战——小股部队隐藏于广骛的森林之中,依托地势,攻其不备——说白了,就是打黑枪——而且,他们开了一个之前战争从未有过的先河——不打别人单打军官,直接擒贼先擒王(当然向导也是好靶子)。英国军队在这种战法之下,直接晕头转向。从来只知道正面作战的英伦绅士们,完全成了一幅宋国仁义之师的反面形象,在军官大量死伤的情况下,呈现出溃败的态势。
直到今天,对这种在当时来说破坏战争法则的做法,大多数的评论都是褒奖性的——因为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而就在战争中,据说华盛顿在某次指挥中,被身后的一个英国士兵瞄准了,这位普通的战士思索再三,觉得这样太没有绅士风度,于是放过了华盛顿。
如果不是那位士兵手下留情,战局虽然不一定改写,然而历史却会出现一个未知的转折。
所以,在惨烈的战争中,人性的光辉与绅士的行为,固然可以感动人心,也是每个人内心的憧憬。然而对于参战者来说,胜利,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罗伯特?李将军之所以能大义凛然地做出那样一个抉择,除了出于一种强烈的爱国心和其高贵的人格——北军的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几乎免掉了每一个南军士兵的罪,只要他们放下武器,都会拿到一张格兰特将军亲笔签署的文件,表明他们从此便是平民身份,受到合众国的保护——而罗伯特?李将军本人虽然始终未被赦免,然而从没有哪个家伙敢去逮捕他,他本人则在1865年10月2日担任了华盛顿学院的院长,之后成为了美国历史著名的教育家——生前死后都受到了大家的尊重——这样一个结果,对于内战失败一方的领导者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对于中国当年的战场形势,则更像是美国的独立战争,如果失败,没有任何浪漫的结局,必死无疑——同时,他们都是作为战争正义的一方,拥有着伟大的信念——这样的战争是不允许失败的,不论运用什么方法,要的,只是胜利。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