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国经济,关注中国民生

关注中国经济,关注中国民生

祸祟杂文2025-03-25 01:06:15
现在的中国经济状况是国内通货膨胀,国际上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升值。按一般的常理说:人民币升值说明人民币值钱了,人们的购买力也应该相应的增强。同样的钱用在消费上所获的商品及服务总量就应该比以前要多。但是现在
现在的中国经济状况是国内通货膨胀,国际上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升值。按一般的常理说:人民币升值说明人民币值钱了,人们的购买力也应该相应的增强。同样的钱用在消费上所获的商品及服务总量就应该比以前要多。但是现在的国内的经济状况是通货膨胀,大部分的市民消生活费所获得商品和服务总量跟以前相比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下降了。现在网络里流行这样一首民谚:

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
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
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米;
娶不起,没房没车谁嫁你?
养不起,父母下岗儿下地;
病不起,药费利润十倍起;
活不起,一月辛劳一千几;
死不起,火化下葬一万几
总结:八个大字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通过这个民谚大家可以看出大部分我国百姓的生活生存现状是什么样子的!基本可以说:人民币升值并没有在实际生活中对消通货膨胀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压力。其实人民币升值对一些少数国民来说确实有些好处,比如出国旅游花的钱少了,买国外名牌跑车花的钱少了,进口别的国家的货物和商品花的钱少了。但是这部人是什么人?明眼人一看就能知道——有钱人,大富翁!大部分的国民生活水平还都处在中间阶层,所购买的消费品瞄准的都是国货,他不可能跑到国际交易市场去买吧!他肯定要去跑到国内市场去买商品!一问价“猪肉今个怎么卖?”人家商贩会说:“十七元一斤”“啊?又涨了?”这个就是大多数国民的生活写照。之所以惊讶和感叹是因为物价涨了而之前自己的储蓄金额并没有随之而增多。生活相对来说就会比以前紧张,生活水平就会下降,以前一家人还可以经常买些猪肉吃吃,但现在对于处在中下游阶层的人民来说只是偶尔才去买一点改善一下!幸亏这种涨幅是在国家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下平稳上涨的,老百姓还可以接受!但是要记得有史以来我国的百姓都是很有接受力很善良的!呵呵!何况现在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呢!“生活紧张是暂时的还是先忍忍吧!相信过一段时间会好起来。”“对工资再怎么不满,我也不会去支持台独;对政府再怎么不满,我也不会去支持达赖;对生活再怎么不满,我也不会去分裂祖国。”所以说中国的国民性是好的。他们相信时代在发展,一切会好起来的!这是大部分国民的心声!
那么造成国内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针对这一问题央行8日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更为明显,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问题仍然突出;高耗能产业增长偏快,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价格和住房价格上涨较快。
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说,“即使供应短缺可以成为解释物价上涨的一个原因,而推动中国物价整体水平快速上涨的真正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剩”。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在对通货膨胀下定义时明确指出: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个货币现象,根本原因是流通领域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实际需求。这一理论在中国同样适用。
那么,是什么重大原因导致了当前我国货币供应过剩,是什么重大原因导致了当前我国流通领域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实际需求呢?
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从2001年226。0亿美元,2002年304。0亿美元,2003年256。0亿美元,2004年320。0亿美元,2005年1018。8亿美元,2006年增长到1774。7亿美元,预计2007年全年对外贸易顺差将超过2500亿美元,对外贸易顺差连年大幅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近50%,对外贸易的不平衡不断加剧,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顺差在我国现行外汇政策下最终以人民币的形式进入了国内流通领域,不断加剧的对外贸易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当前我国货币供应过剩,导致了当前我国流动领域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实际需求。
近年来,人民币名义上对美元升值,但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幅度远不抵美元贬值的幅度,人民币相对于其它主要货币包括欧元、英镑、加元、澳元等均处于贬值状态,当前的人民币汇率是一种名义上升值实际上贬值的状态。表面上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是一种矛盾的现象,实际上人民币对外贬值与对内贬值却是一致的。
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一:粮食、肉类等食品价格短期内易涨难落。
二:能源资源价格存在上涨压力。近期国际油价再次走高。国内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加强环保,也将推动能源资源价格上涨。此外,在产能集中释放后,未来不排除再次出现煤电油运紧张。

三:劳动力成本上升。一方面将在产品和服务价格中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可能拉动消费物价上涨。

四:通胀预期增强,对价格形成进一步的上涨压力。人民银行2007年第二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达到40.2%,是1999年调查以来的次高水平。此外,公众对通胀的感受主要基于经常购买商品的价格,当前价格上涨最快的肉禽蛋是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商品,因此居民感受到的通胀可能高于实际通胀水平。当“感受通胀”大于“实际通胀”时,价格预期可能进一步被推高。

此外,报告指出,前期粮食和肉禽蛋价格的上涨已逐步传导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因此有必要高度关注价格传导问题,防止价格全面上涨。

央行表示,总的来看,在全球通胀压力上升的背景下,中国目前更需关注食品等涨价向一般消费品传导的风险。

央行表示,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中适度从紧,保持必要的调控力度,努力维护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控制通货膨胀预期,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继续协调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积极创新对冲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我们通过央行的报告“央行表示,总的来看,在全球通胀压力上升的背景下,中国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