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画史话
一牡丹,艳冠群芳,以“国色天香”、“花中之王”著称。以牡丹为对象的艺术创作,和牡丹本身一样,自古以来,广受人们喜爱。擅长“以形写神”的东晋画家顾恺之,虽没有真迹传世,但其画作《洛神赋图》摹本中可见洛水
一牡丹,艳冠群芳,以“国色天香”、“花中之王”著称。
以牡丹为对象的艺术创作,和牡丹本身一样,自古以来,广受人们喜爱。
擅长“以形写神”的东晋画家顾恺之,虽没有真迹传世,但其画作《洛神赋图》摹本中可见洛水边盛开的牡丹,为人物点缀,也意趣生动。
北齐画家杨子华官居将军,却善丹青,传说他画马在壁上,夜间犹闻马索水草而嘶鸣,又在纸上画龙,卷舒时有云彩萦绕。杨子华曾以牡丹为题材来绘画,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作牡丹,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亦矣。"宋人苏轼也面对牡丹浩叹曰:“丹青欲写倾城色,世上今无杨子华。”
从唐代起,花鸟画逐渐成为独立的专门画科,牡丹、芍药逐渐成为花鸟画的重要题材。
二
唐代著名画家周昉,字景玄,又字仲朗,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贵族出身,以善画贵妇名动朝野,留下有《簪花仕女图》,绢本设色,纵46厘米,横180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簪花仕女图》中的犬、鹤和辛夷花表明人物活动是在春意盎然的宫苑,四嫔妃和两侍女,逗犬、执扇、持花、弄蝶,线条简劲圆浑而有力,设色浓艳富贵而不俗。
《簪花仕女图》分为四段,构图采取平铺列绘的方式,以主大从小的方式突出主要人物,卷首与卷尾中的宫女均作回首顾盼宠物的姿态,将通卷的人物活动收拢归一。宫女们的高髻上簪着硕大的牡丹花,在黑发的衬托下,显得雅洁、明丽。表现了当时牡丹、芍药等花卉在宫廷生活中的影响。
盛唐时期,文化宽松,艺术繁盛。出现了一批牡丹画家。花鸟画大家边鸾,擅长画花鸟、草木、蜂蝶、雀蝉,以画“折枝花”最为著名,他所画的牡丹,花朵红淡、赋色润泽,有如真实的牡丹花形象。边鸾下笔轻利,用色鲜明,穷弱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妍。边鸾还在长安宝应寺西塔壁上首作《牡丹》壁画。
唐代画史《历代名画记》记载:“边鸾善画花鸟,精妙之极,至于山花圆熟,无不遍写……花鸟冠于代,而有笔迹。”汤垕在《画鉴》中评论说:“唐人花鸟,边鸾最为驰誉。大抵精于设色,浓艳如生。”“要知花鸟一科,唐之边鸾,宋之徐、黄,为古今规式。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也。”另董首《广川画跋》评价曰:唐代画家“边鸾所画牡丹,妙得生意,不失润泽。”
边鸾作为一代大家,采用独具一格的工笔重彩法创造他的花鸟画艺术,历来被美术史家奉为花鸟画之祖,对后代花鸟画家的影响很大。如唐末五代的花鸟画名家刁光胤、膝昌苑,以及五代宋初黄筌画派,都直接承袭他的画风。
三
黄荃画派为五代花鸟画派的一支,是历史上的中国画流派之一。代表画家黄筌久居西蜀画院统治地位,入宋后画风延续将近一百年,当时花鸟画无不以“黄家体制为准”。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论黄荃画作曰:“黄家富贵”,指出黄派之画多用笔工整,设色堂皇。黄荃笔下的牡丹不仅着意表现牡丹的姿态,更重视表现牡丹富贵吉祥的寓意。
五代南唐画家徐熙,出身江南名族,一生志节高迈,放达不羁,以高雅自任,不肯出仕。善画花竹、禽鱼、蔬果、草虫。他笔下的牡丹用笔清秀,风格野逸,率意有趣,堪称一绝(如《牡丹图》)徐熙经常漫步游览于田野园圃,所见景物多为汀花野竹、水鸟渊鱼、园蔬药苗。每遇景物,必细心观察,故传写物态,皆富有生动的意趣。
徐熙在画法上一反唐以来流行的晕淡赋色,另创一种“先墨法”,即先以墨写花卉的枝叶蕊萼,然后敷色。时人徐铉在《图画见闻志》中记徐熙画曰:“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徐熙画画有时用澄心堂纸,用绢则“其纹稍粗如布”。这种画法都表现他作为江南处士的情怀和审美趣味,与唐人的妙在赋彩、细笔轻色不同,形成另一种独特风格,被宋人称为“徐熙野逸”。
徐熙画在南唐甚受重视,为后主李煜所欣赏。在宋代也享有很高声誉,宋太宗见徐熙画,以为“花果之妙,吾独知有熙矣,其余不足观也”。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形容徐熙画“以墨笔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
遗憾的是,徐熙作品早已不存,现传为徐熙的《雪竹图》、《玉堂富贵图》、《雏鸽药苗图》皆非真迹,只能从中领略其风格和画法。徐熙的孙子徐崇矩、徐崇嗣、徐崇勋皆善画。徐崇嗣曾参加描绘南唐中主元旦赏雪图的集体创作,负责图写池沿禽鱼。徐崇嗣借鉴另一大画家黄筌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的没骨画法,所画牡丹、海棠、芍药、桃竹等,收藏于北宋宣和御府中,已不再有野逸之风了,但他无疑是宋代牡丹代表画家之一。
宋代编纂的《宣和画谱》载:“御府所藏黄筌牡丹画十六幅,徐熙书牡丹三十九幅。黄筌画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徐熙画以墨笔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
四
牡丹画在宋代获得了较大发展,宋徽宗赵佶未做皇帝之前,就喜好书画,与驸马都尉王诜、宗室赵令穰等画家往来。即位以后,作为一国之君,政业昏庸无济,但带头写字、作画,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过重要贡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官办画院的重视和发展。他把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以招揽天下画家。考入画院者,授予画学正、艺学、待诏、祗侯、供奉、画学生等名目,在俸禄方面显著高于其他艺人。优厚的待遇,加上作为书画家的徽宗对画院创作的指导和关怀,使得这一时期的画院创作最为繁荣。
赵佶本人在书画方面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书画艺术咋当朝和后世都备受推崇。不过他的创作面目并不象他要求画院画家的那样工谨细丽,而是偏于粗犷。传世作品中,有其签押的作品较多。其画大多笔法简朴,不尚铅华。他的《彩禽啄虫图》,所画牡丹勾勒填彩,工笔细腻,加上其自创的书法“瘦金体”,显得画、书相彰,细腻匀称。不过应该说,直至宋代,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写意牡丹画家。
南宋也是中国花鸟画的一个重要阶段,南宋高宗赵构只求苟且东南,无意恢复中原,但还是大力提倡书画艺术的,所以绘画的兴盛仍然不减于北宋。南宋延续旧制,设立画院,为了“粉饰太平”组织画家进行创作,为当时的皇家政治服务。笼络了许多知名画家,也培养了不少新手。也有较好的牡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我所知道的雅昌
下一篇:关注中国经济,关注中国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