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俗渔利

为世俗渔利

五州四海杂文2025-04-17 21:50:45
一个人初生来到这个世界,仅仅是男孩或女孩之分,慢慢的长大了就成了男性或女性之分,再长大一点成了家立了业,人们便约定俗成的称之为男人或女人。有人说,只有到被称作男人或女人的时候,人们才成为了真正意义的人
一个人初生来到这个世界,仅仅是男孩或女孩之分,慢慢的长大了就成了男性或女性之分,再长大一点成了家立了业,人们便约定俗成的称之为男人或女人。有人说,只有到被称作男人或女人的时候,人们才成为了真正意义的人。来世上一遭,也许不知缘起何时恩结何地,也许懵懂看世并不知该何去何从,但有一点似乎出于先天和遗传,也是一个带有强制性的义务和权利问题:长大了成人了似乎就该嫁个男人或娶个女人,否则便被世俗所不容。他们的不容之所以会给我们的生活和思想带来压力造成影响,就因为他们站在世俗的天平上,用世俗的标准作依据和后盾,对我们指手划脚。开始时觉得他们是多管闲事或吃饱撑的,心中充满了义愤,但慢慢地却发现,这其中也有了自己敬重的人且渐渐增多,他们也与平常人一样对己苦口婆心,指手划脚且出于真心实意。这样一来就不能只是简单的义愤了,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实质,才猛然醒悟:原来他们也是世俗中的一部分,是世俗的卫道士。这与己不相干的人说东道西拿出但丁的劲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也就完了,可是这与你相干的人倘若就要作你的思想政治工作,你可就不好简单而武断地一棍子打死了,是战也不是合也不是——战,人家是单纯地为你好且不图任何回报的,如果连这样的人也能恩断义绝而武断地采取战事那只有一条:我们疯了;合,就是从俗的代名词,是“从俗”耶?我们倘若给了这个面子,也就等于放弃了我们自己的作人原则和理想啊?哎,真是万分棘手!不是书读得越多越不通人情事故,也非生性好斗,就本性而言,确实是个封建标准衡量都过犹的乖乖女,真的不是想惹您老们生气,只是只有按照自己的意志才能活下去,如果再要谏劝只有一条:把命也拿去!
出世为人,怎样来度过这一生本来是个人自己的事,厌倦了父辈和周围的人群机械似的结婚生子,想另辟“稀”径选择一些常人少走的路,譬如:独身直到事业有所建树,再随遇而安直到遇见两相情悦之人才完婚,否则便把一生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事业上。第一是向真正意义上的人迈进,作为一个现代人首先要有自己热爱的事业,其次才是成家,但这家的成立是有条件的,不是再像过去一样,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些否定了千百遍反抗了千百年,但依旧我行我素照行不误的剥夺人性的陈词滥调和旧传统而作无为的牺牲。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刚刚拿定主意,门还未出,事业也还未建,便遭到了世俗“枪打出头鸟”的还击和惩治。这不是自己的事吗,怎么竟遭到众多的非议和否定呢?唉,无奈人在世俗中。是世俗中的人,若不走世俗墨守成规的路,世俗就要借它那些卫道士给予以多压少的斗争,果然寡不敌众,一次次遭到讲不通说不明的惨败。不是要与他们斗也无意与世俗斗,只想作好自己,但为什么就不能?世俗的摧残无非就是想让反抗它的人明白:你生长在世俗中,你是世俗中人,你就得听从世俗的摆布,否则你便会象所有单枪匹马关于婚姻斗争的人一样,只有死路一条!如《伤逝》中的子君。那些真正的斗争者是从来就不想妥协的,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切,又的确无法突破。从五四运动到现在,将近百年,为什么人们还停留在过去的旧痕上,重复着新的麻木不仁的悲剧?在两代人看待世俗婚姻问题的争执上,人性竟暴露出它的残忍的一面,到某种程度时,父母子女竟可能恩断义绝!至于父母,走到这步,当然是保守顽固的一派,然而自古及今,开明而富理解的父母又有几人何?是举祝公远呢,还是举贾母那个慈悲的老祖宗?一个非逼英台去嫁马家,一个明知宝黛是用命在相爱却偏偏就不成全小林而唯弃权去哭!
作为一个跨世纪的现代人,要承受和面对以往时代想都想不到的日趋激烈的竞争,有所建树谈何容易?首先,自己的确是个人才﹔其次,要有“伯乐”识你这匹千里马﹔再次,要有资金后盾扶持﹔最后,还要有成功的幸运和机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走向社会,即便有才能多数人也因综合条件的不具而流于枉然和非命,一如一副要想医好林妹妹心病的药材要等十二年才能配齐。这是总体的人,到了人类社会中再分出男性或女性来就更是各有各的难处了,但历观古今中外,女性在这方面可能就更难了。清清楚楚,彻彻底底地拼搏和较量一番,也许年界而立还未曾建树,可青春也所剩无几,这长长的断层带,往往使许多女性都找不回以往的尊严和勇气,甚至找不到活着的寄托和精神,而往往也像《傲慢与偏见》中作者所描绘的绿蒂小姐那样:大凡受过高等教育又谋不到象样工作的女青年,往往把结婚当成一条体面的退路。拼搏数载又走进风雨,过去的辉煌精彩都成过去,遭受了挫败的自己,今后还会不会崛起,连自己也未可知,所以胡乱的找个什么人结婚,算是草了此生的一个体面交待吧!我不以为!作为一个有事业心的女性,成败且不论,敢于顶着世俗拿着易逝的青春,拼搏的勇气已十分的可嘉和难能可贵,但不应该如此的经不起挫折和等待!一次尝试的失败怎么能等同于一生呢?跌倒了爬起来,重整旗鼓,重新再来,如果真得一败再败,作为一个坚贞的女性也不应屈服于世俗随波逐流,也应像张爱玲女士一样,隐居起来,销声匿迹,从而度完自己的后半生,这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在积极地对自己负责。然而,这只是少数人的事业,大多数对抗者,在时间的墓碑上,感到了天地幽幽人生苦短,感到今生实现理想无望,所以仓皇之下往往功败垂成,纷纷步绿蒂小姐的后尘。也许这样人群就不再议论了,因为又回到社会和世俗道德所规范的人群中来,平常人的平常心就是容不了有些人的独特和出列。
在子女反封建残余和对抗世俗的过程中,为人父母者即使开明也多半出于受不了舆论的压力,别人歪曲事实的造谣中伤,指指点点的议论,而成为扼杀子女自由选择和个性发展的帮凶。而子女们则不同,他们既然迈出了与世俗对抗的一步,就早已置世俗的褒贬于度外了,他们怕的是对抗途中,自己的心中无路和理想破灭所造成的幻灭和思想苦闷。世俗是打不倒他们的,能打倒他们的是:世俗之外的客观世界(诸如时间),自己主观思想上的对抗无路和幻灭所造成的精神苦闷,令他们心有千千结,令他们进而不能退又不甘,在“曾经沧海难为水”和“难得糊涂”中犹豫、苦闷和徘徊……
史说,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而看看今朝这些极力反对和避免被世俗所渔利的高世之才、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