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子三部曲

疯子三部曲

自秘杂文2025-04-08 03:32:16
研究哲学的日子多了,每天都与那些形而上的概念、理论打交道,耐性也总显得比常人要好很多。所以,我居然能一个下午连着看完了《海上钢琴师》和《飞越疯人院》,看过的人都知道这两部电影有多么的沉重,尤其是后一部
研究哲学的日子多了,每天都与那些形而上的概念、理论打交道,耐性也总显得比常人要好很多。所以,我居然能一个下午连着看完了《海上钢琴师》和《飞越疯人院》,看过的人都知道这两部电影有多么的沉重,尤其是后一部,真得是很压抑,给人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前阵子因为一头扎在黑格尔的美学里,曾一度走火入魔,所以,这几天都只是看看电影,电视剧,以此来调节自己的脑力情绪。不过,前天因为网线的问题,在不能上网的条件下,我只好把硬盘里早前下载的电影给挖出来啃啃。打开“电影”的文件夹,发现自己真有自虐倾向,或者说我天生就喜欢向高难度挑战,文件夹里的电影居然没有一部不是传统的闷片。
《海上钢琴师》,《飞越疯人院》,再加上不久前看的《美丽心灵》,我竟能将这三部影片归结为“疯子三部曲”,尽管在外界看来真是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块的三部影片。《美丽心灵》讲述的是一个天才科学家与精神分裂做斗争的故事,徘徊于天才与凡人的十字路口,纳什教授最后以一种普通人都能接受的选择,完成了他看似完满的一生。看完这部片子,我是哭了的,在主人公做得奖感言时,那番告白很真挚,很情深。不过,给我最大震动的还是我所得出的这个结论:有时候,天才与疯子,才是真正的一线之隔。
《海上钢琴师》则是一个讲述天才艺术家与世俗心态、眼光相碰撞的故事,如果说《美丽心灵》是一个科学疯子的故事,那这个则是艺术疯子的故事,而且还是一个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一辈子都没上过岸的疯子。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导演,因为他对每个镜头的处理,因为他高超而富有音乐感浪漫的蒙太奇手法。与其自作聪明地去探索影片中所蕴涵的意义,我更沉浸于他每个镜头所产生的艺术美感。
镜头是影片的最小单位,也是最重要的组成因素,是影画的表意艺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焦距,用不同的时间一次拍摄下来,再经过不同的处理,被导演精心设计过的每个镜头能说明一个比表面影象更震撼的蕴意。在托纳托雷的电影,你几乎找不到一个“掺水”的镜头。豪华客轮、干净优雅的礼服、主人公忧郁的眼神、晶莹辉煌的圆形旋转舞台、轻烟灰雨两茫茫的大海,一组组细腻而精致的画面,再加上以优雅深情的钢琴曲为线索进行剪辑和组合的蒙太奇手法,将倒叙、插叙的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所以,在观看这部影片时我很少会去想镜头以外的东西。尤其是Max初识1900时的那个桥段,两人在海上狂风暴雨之际松开了钢琴的固定栓,坐在钢琴前随船摆动着,一边弹琴一边在大厅里四处滑动,就像漫步在天旋地转的宇宙之中,踩着飘逸的节奏,旋转出最美丽的华尔滋弧线。跟妈妈一起欣赏这段影片的时候,我还极其兴奋地大赞到:这真是将电影镜头的诗意感和蒙太奇的音乐感发挥到了极至。
而影片最后主人公那段关于有限与无限的解读,也是这部影片历来很受争议的地方,包括我后来也花了不少精神去反复思索这段话。其实,这段话并不难理解,只是很难有人是有过那样的出生,那样的遭遇,那样的人生经历及那样富有才华的艺术天分,所以,很多心情都是常人无法体会的,很多想法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很多行为,很多决定,在常人看来是那么的疯狂。然而,一无所知的身世,惊世骇俗的才华,便注定了难容于世的孤独一生。
在有限的、简陋的钢琴上,能因为心灵的伟大与诚挚,能随心所欲地演奏出柔情似水的曲调。而在无限的、繁华的城市中,因为世俗生活的陈规旧律,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倾轧,因为无法回避的身不由己,心灵的迷失、灵魂的放逐,生活变得不受自己的掌控,弹奏出的音乐自然是不和谐的、庸俗的。对于一个习惯了用音乐来表达自己每一个心情的人来说,失去弹奏的灵感便是失去了生存的乐趣与意义。所以,听到1900最后与MAX说的那句“不知道天堂里有没有钢琴”时,我又没忍住自己的眼泪。看完这部影片所得出的结论是:艺术家与疯子在某一方面是没有区别的,因为他们比谁都更专注地倾听自己的心。
如果说前面两部电影所讲述的疯子故事在常人看来有一定的逻辑必然性,毕竟科学家和艺术家因为他们个人非凡的天分,总会有异于常人的心理和行为。也正因为这样的特殊性、异常性,才能造就他们与众不同的才华。而《飞越疯人院》则讲述了一群原本正常的人被标榜的先进药物与精神治疗方法迫害成真正疯子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普通人的疯子故事,而最后“死者安息,生者前行”的结局让人特别的百感杂然。对自由的渴望,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对自身价值的迫切被肯定,为让这部画面沉郁、景象森严恐怖的电影打上了浓郁的后现代烙印。尽管当代导演会采用一些很后现代的手法来拍摄影片,但是,他们的影片大多只有后现代的叙事框架,而缺乏最重要的后现代精神内核。
后工业时代的心灵失落,精神家园的崩溃,人与社会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文明与物质的异化,资本与人本身价值的异化,造就了现代人的病态心理。自我的丧失,自由的遥不可及,绝望中的垂死挣扎,尽管《飞越疯人院》讲述的是发生在精神病医院这个特殊地方的故事,然而,里面的病人们其实跟我们普通人并没有两样,他们的感情烦恼,他们的生活压力,他们的心理障碍,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只是,他们或选择了公开,或放大了他们的问题,或被有心人所异化,所以,都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这些问题是大多数人都存在的,只是在社会公共道德与制度的约束下,很多欲望都必须要被我们的理性所压抑,很多个人问题无法倾诉,更无从解决。所以,当我们在看到他们身上被曝露出来的问题时,总会有一种异化他人从而肯定自己的快感,从而缓解自身的压力,为自己的行为、心理得到更多值得支持的理由。
这部看上去有点可笑,有点恐怖,有点荒诞,有点不可思议的电影,当善良而软弱的比利被护士长活活逼死,仗义热情而充满活力的麦克墨菲被惨无人道地进行脑切除手术成了真正的白痴,最后只能被自己的好朋友绝望地忍泪闷死,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悲剧,却给人以一种最真实最深切的悲凉。看完这部电影,我所得出的结论是:疯与不疯,往往只在一念之间。这一念之间并不是指当事人的一念之间,而是我们这些一般意义上的旁观者,在于我们一念之间的善意与爱意,以我们最大的善意去爱护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