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剧与流行歌曲
近来因调研课题之故,颇多涉略京剧的话题。读到的文字使我再次深悟所谓“隔行如隔山”之说。且不讲生旦净丑,唱念做打,诸多流派,单只剧目剧本剧情的历史渊源与延续,就可以开讲长篇大论,更莫说对于名家名段的细细
近来因调研课题之故,颇多涉略京剧的话题。读到的文字使我再次深悟所谓“隔行如隔山”之说。且不讲生旦净丑,唱念做打,诸多流派,单只剧目剧本剧情的历史渊源与延续,就可以开讲长篇大论,更莫说对于名家名段的细细品赏。若当真钻研下去成为专家,只怕念个学位的功夫都有了。难怪民国时颇多文人雅士自诩京剧迷,就连市井百姓也对名旦,名角儿趋之若鹜。那架势,相较于如今年轻人的追歌星,影星,一点儿都不相形见绌。与80后,90后的年轻人略聊过他们对于京剧国粹的看法,大多数人认为那东西咿咿呀呀,怪声怪调,脸上画得稀里哗啦的,唱的什么听不懂,也没耐心去听。对于他们的想法感觉,我是深能理解的。因为,在他们那个年龄段,我对京剧也是如此的感想。与他们不同的是,我成长的年代,正是改革京剧---现代样板戏强制流行的时代,京剧可比如今时代普及多了。
对于这种艺术从拒绝到可以接受的改变是在不知不觉中开始的。因为什么,什么时候,讲不清,也记不得了。但是有一点却可以肯定,那必是在我而立之年以后发生的事。我对于西洋的歌剧,交响乐之类艺术的态度也经历过类似的过程。如今回想,也许是与年龄,阅历和心境有关。当人生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自然而然得就对这些沉淀了许多历史因素的艺术语言有了深切的感应。也才心甘情愿得去了解这种艺术的更多话题。也才发生了开篇所讲的知道得愈多,感觉自己愈无知的情况。
其实,排斥一些东西,很多时候是出于对它们的不了解,尤其是年轻的时候。如果能先存了这种认知,在面对陌生而不可理解的事物时,不忙放任自己的感性好恶,而是用宽容的理性去冷静客观地了解一下。在全面了解之后,再评断﹑决定是否接受,或排斥,它们。这样做可以避免很多由于冲动和武断而发生的错误,尤其是面对重要的人和重要的事的时候。有的时候这种了解与接受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也看各人的缘法和运气了。
是否喜欢和接受京剧这种艺术形式只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不过是在此时因偶感于自己前后的变化而聊发一议,与有缘人分享。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