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议管理与沟通
有这样一个短小却波澜起伏的段子,读之意寓深长,故事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关羽冲进帐来:“被包围了,大哥快走!”刘备:“云长,帮我断后!”关羽:“没问题!”手起刀落,把刘禅砍成两截。刘备:“尼玛,我说的
有这样一个短小却波澜起伏的段子,读之意寓深长,故事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关羽冲进帐来:“被包围了,大哥快走!”刘备:“云长,帮我断后!”关羽:“没问题!”手起刀落,把刘禅砍成两截。刘备:“尼玛,我说的不是这个!”关羽又砍死刘封。刘备:“操!也不是!”关羽刀光一闪,刘备腿间一片血红……啊……
——当事情陷入危急中,下属及时赶到现场,舍生忘死,并第一时间告之以军情——被包围了;万难之中,下属及时地给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大哥快走!”故事读到这里,我们不禁为关羽大声喝彩!好一个忠心耿耿、大义凛然、舍己救人、有勇有谋的将军!
百度了一下。关羽,字云长,三国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刘备、诸葛亮等入蜀地,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夺取汉中后,关羽乘势北伐曹操,曾围襄樊、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操几欲迁都避其锋……从上述文字中,不难看出关羽最杰出的优秀点在于“忠、勇、谋”三字,也正是他的“忠、勇、谋”,成就了他“伐操、围襄、擒于、斩庞”等奇功,感震华夏。
然而故事的结局竟然跟读者开了个大大的玩笑,令人不忍谇读。这个故事关键在于“断后”二字。因为简单的两个字,刘备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大儿、二儿被砍,自己裆下永远“落空”,悲哉痛哉。试想,如果关羽把“断后”理解为“在后面掩护”该多好!而刘备,因为一个粗糙的命令和两个简单的解释,导致大儿腰断、小儿命断、自己根断,一心想在关羽的掩护下保全自己,不心想关羽理解偏差,执行“一刀两断”,让刘备“断子绝孙”。
翻开词典一查,“断后”有两个意思:1、没有子孙延续;2、军队撤退时,派一部分人在后面掩护。在这里,关羽的行为显然有点“望文生义”。然而,刘备何尝不是同样的“断章取义”?在大儿被“断”之前,刘备同样单方面地将“断后”理解为唯一的解释“断却后路”;当他发现错误,为了阻止事态恶化,他的解释更是简单粗糙、歧义重重。很多领导者在指挥下属的时候,犯的就是这种错误;一方面表术不清,一方面解释简单。“我说的不是这个!”、“也不是!”等指令脱口而出,叫人费解,属下执行起来困难重重。试想,关羽已经将“断后”理解为单方面的“去后”,这时候刘备应该将自己模糊的表述准确化,他可以说“断兵”、“断敌”,或说“退兵”、“退敌”、“御兵”、“御敌”、“杀兵”、“杀敌”等,连“断”字都不说,以免错误重复继续。可事情就是如此可笑:刘备一错再错,关羽也就一错再错。刘备说“我说的不是这个”,关羽立即砍断了另一个,刘备又说“也不是”,关羽立即展开了联想,并将想法付诸行动,全面“除根”,终于将刘备的“后”路实实在在地断掉了。
大笑之余,有的说属下太笨、没有理解力,有的说领导指令不明,有的说是属下武断,也有的说是领导者用人不当,还有的说是沟通不畅,更有的说上级、下级都不善总结错误……亲爱的,你认为呢?
显然,这个故事既有管理的问题,也有沟通的问题。如果我们片面地认为谁对谁错、责任归谁,就会失之偏颇,就跟故事中的关二哥(关羽)和刘大脑袋(刘备)一样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谈谈贫富
下一篇:女孩和女人的不同之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