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湖的警示
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可谓是当代武侠中的一面旗帜,令我们高山仰止。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就好像吃一道文化大餐,收获总是很丰富的,而且不同年龄的人,不同层次的人都能读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小时候读金庸,更多的是为
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可谓是当代武侠中的一面旗帜,令我们高山仰止。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就好像吃一道文化大餐,收获总是很丰富的,而且不同年龄的人,不同层次的人都能读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小时候读金庸,更多的是为他笔下眼花缭乱的武功招式而迷醉,为他描述的痴情缠绵的爱情而感动;长大后再读金庸,不禁就为他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而深深赞叹,为他出神入化刻画人物的写作技巧而无限神往;如今再读金庸,如同品茶,等到这一道,已经品出了一点真正的味道,试图接近的是他那深邃的心灵秘密。也许,经历了很多人事沧桑的金庸先生,对于人生的滋味比我们体会得都深刻很多,于是在当代社会,人们都力争表现自己的智慧与聪颖之时,他却在小说中提出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思想,并融入到多个人物形象中,比如小龙女、老顽童;甚至陈家洛、袁承志、张无忌。而郭靖、虚竹这样天生资质愚钝之人却可以通过自己的坚持与忍耐成就一番事业。郭靖和虚竹属于真正的天资愚钝。郭靖四岁时还不会说话,甚至连娘都不会喊,是一群蒙古小孩取笑和欺侮的对象。初学江南七怪的武功,拖雷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要义,而郭靖领悟得特别慢,学得也不到火候,常常让江南七怪为自己的一世英名而仰天长叹。学降龙十八掌时,更是无法领悟这当世绝顶武功的奥秘,往往几天才能学会一招半式,急得洪七公跳脚,多亏有黄蓉的绝世厨艺顶着,拉住了洪七公的脚步。这样的资质确实让人不敢恭维。同样的,虚竹生在少林,却反应迟钝,事事比别人慢半拍,对于高深的少林武功绝学难以参悟,对于人情世故更是丝毫不明,让人只能对之摇头叹息。而且这两个人对于文人雅士的琴棋书画更是一窍不通,兼长相平庸,甚至丑陋,毫无名士之风范。但是,他们却是格外的幸运,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终成一代大侠,受万人景仰。
如果说前者属于智商值不高的代表,小龙女和老顽童则属于情商值较低的一类人物了。小龙女从小生活在古墓之中,又受师父叮嘱,断绝七情六欲,因此心思单纯,将外面的世界想象得和古墓中一般纯粹。后与杨过有了一段情感纠葛,就满心只有这个少年,其他全然不管不顾。老顽童周伯通则属于“武痴”,用我们现在的说法套用,那就是一个一心沉醉于书本的书呆子。这样的人,脑子里就只有书本,即武功秘籍,其他的对他都不重要,他也不会去关心。但恰恰因为如此,他们反而少了烦恼,少了心灵的枷锁,生活变得更为纯粹,反易练成绝世武功,且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我们看小说中的描写,周伯通独创的左右互博术,除了郭靖,也就小龙女一气呵成,于是玉女剑法她可一人使出,武功威力大增。而周伯通在再次的华山论剑中也是独占鳌头,最终成为一代宗师。生活中,小龙女只要有杨过在身边就会很快乐了,周伯通是只要有人陪他玩,陪他打架就很开心了。他们的幸福感是如此简单,却是很多人终一生也无法得到的。
至于陈家洛、袁承志、张无忌一类,则是一半一半了。他们本身资质聪颖,学起武功来很易上手,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绝学。可以说如果把金庸笔下人物按武功高低排序的话,他们一定是排在前十名之内的。但很不幸的是,他们都卷入到了政治斗争中,与朝廷或是各种政治势力纠缠不清。在这样的纷纷扰扰中,看不清自己需要什么,甚至连自己最爱谁也不清楚,于是在犹豫徘徊之间,不仅失去了自己的至爱,也只能选择逃离这个战场,心灰意冷,远避世外。应该说他们在政治斗争中的智商也好,情商也罢,都平平而已,毫无上风可言,却不能抽身旁观,最终只能一败涂地。也许他们遵循的是孔老夫子的至理名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但我只能为他们惋惜,却不知该如何评判他们是聪明还是愚蠢。
而如欧阳克、慕容复之流,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形象了。这两个人物,一贯以风流潇洒,智慧过人自居,一个作为白驼山的唯一传人,一袭白衣,手摇纸扇,自信高傲,四处偷心,眼界实为清高;一个是慕容世家的少主,鲜卑燕国后裔,与江湖中大侠乔峰齐名,被称为“南慕容北乔峰”,自诩胸怀大志,武功过人,江湖中一干人等似都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可就是这样两个绝顶聪颖之人,一个在桃花岛求亲比武之际,因为太精通音律,反而抵制不住黄药师的“碧海潮生曲”,最终在木头木脑的郭靖面前败下阵来;一个则在苏星河遵师命摆下的珍珑棋局之中迷失自我,不仅没能解开棋局,还差一点将自己断送在这迷局之中。这两人最后的下场更是明显的证明。一个被黄蓉施计压断腿之后,还自命风流地调戏穆念慈,并在杨康面前洋洋得意,结果被阴险的杨康一刀刺死。这也是他藐视众人,自诩聪慧的必然下场。而慕容复呢?虽没有死去,却比死亡更悲惨,竟在复国野心的压力和垂败于众人之前的羞辱双重打击之下疯了,只能在一群孩子中间,靠阿碧给孩子的吃食来维系自我的皇帝梦,活在自我的世界中。这同样是他自命不凡,自视过高的必然结果。
由此看来,金庸先生似乎在通过他笔下的江湖告诫我们:人要想好好地活一世,最重要的不是天资的聪慧,而应是一颗不会被尘世浮尘沾染的洁净之心吧。人一旦有了私欲,有了野心,不能尊重芸芸众生,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自食其果,闹得悲剧收场。这也许是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更多给予我们的慧心。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历史文化与写作的关系漫话
下一篇:“问题孩子”的问题在哪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