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齐文姜说两句
历史有人评价:齐文姜美艳无与伦比,淫荡也为天下之冠,她的行为紊乱了伦常,被齐、鲁两国的百姓所不齿。其实,了解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也许,还真能给齐文姜正正名。当初,姜尚因为辅佐武王,功勋卓著,剿灭东夷人
历史有人评价:齐文姜美艳无与伦比,淫荡也为天下之冠,她的行为紊乱了伦常,被齐、鲁两国的百姓所不齿。其实,了解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也许,还真能给齐文姜正正名。当初,姜尚因为辅佐武王,功勋卓著,剿灭东夷人叛乱之后,周天子把东夷分封给了姜子牙,是为齐国。姜子牙和倡导“以礼而制”的周公不一样,他讲求经世致用,举贤重用能人,鼓励经商,不拘一格地搞活经济,开发渔盐,鼓励妇女织造,刺激器皿手工艺生产。这种改革思路不要说是在当时,就是搁现在也不落伍啊!从此后,齐国国力蒸蒸日上,一直是诸侯国里的强国。
齐文姜是何许人也?齐文姜是齐国十三世国君齐僖公的次女,与她的姐姐齐宣姜,都是当时闻名的绝色美人。也许正是这样的环境,齐文姜更是各诸侯国君侯、世子竞争的对象。
在众多的追求者中,齐文姜特别欣赏郑国世子姬忽,于是齐、郑两国便为儿女缔结了秦晋之好。
其实呀,《诗经》时代的社会风气并不拘谨,男女交往也不像后来礼教盛行时那么亦步亦趋的严肃,男欢女爱是天经地义的事。没有了呆板“周礼”的束缚,齐国的民风也相当开放,真是想收敛点都难。《诗经》十五国风,大多都是男泡女,惟有“齐风”是女泡男。尤以《东方之日》里写得最直接。诗里一个齐国的女子和一个男子热恋,主动到他家中与他亲热,从白天到晚上与他形影不离,这样的大胆前卫恐怕连现代人都要自叹弗如。
郑国在当时是有名的民风开放之邦,比起齐国“稍逊风骚”。《郑风?将仲子》里那个多情的女子,想着情人来相见,却忍不住央求她的情人:“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齐女的率性明快烙在《诗经》里,是新人耳目的。因为大胆到烫手。唐朝牛峤说的“拼将一生休,尽君一日欢”,是不是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的写照,我也不得而知。
齐女的风情如此,撩人又让人惊退,诸国的公子王孙像待在岸上观水的人,又想下水,又怕水深。到了绝色美女文姜出世的时候,“齐大非偶”已经隐隐成了一种社会成见。
谁知,原本是一桩两全其美、门当户对、令人艳羡的美事,然而郑国的世子忽然听到了“齐大非偶”的传言,提出了退婚的要求。
这对齐文姜来说如晴天霹雳,又感到非常突然。齐文姜从小就自负美貌,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被男人抛弃,不免气恼不已,后来恹恹成病。她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姜诸儿知道文姜病了,就时常来看望、安慰和照顾,时日久了,两人本来是兄妹之情,竟然莫名其妙地转变成为儿女私情、恋情了。从此,两人疯狂地相恋了。
正在这时,恰好邻国鲁桓公新立,一心想要与大国攀亲,以争取援助,就派遣公子翚赴齐说媒。齐僖公将女儿文姜送往鲁国成亲。
就在出嫁的前夕,姜诸儿与文姜虽然无法见面,却依旧以诗传情。姜诸儿写道:“桃树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直,吁嗟复吁嗟!”齐文姜比姜诸儿还要直白,答曰:“桃树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证无来者?叮咛兮复叮咛!”不过,“叮咛”是一回事,现实又是一回事,良辰吉日已到,文姜被如期送往鲁国,成为鲁桓公的夫人了。
文姜一直在鲁国呆了5年,生下了两个儿子。鲁桓公十四年,齐僖公寿终正寝,姜诸儿继位当上了国君,即历史上的齐襄公。
又过了4年,文姜同鲁桓公一起到齐国,然而18年未见,姜诸儿已为国君,举手投足间满是男人的威严英武,而齐文姜则已是风情万种的成熟美妇。如此的兄妹重逢,两人都是心荡神摇。遂在王宫里双宿双飞,抵死缠绵了。
在齐国,鲁桓公竟然一病身亡。为了躲过鲁国臣民的责难,文姜没有随鲁桓公的灵柩回国,而是仍然滞留在临淄。按照常理,新寡文姜,自应守丧含悲,替夫挂孝,安分守己才是;然而文姜照样服饰光鲜,巧笑情兮地与齐襄公朝夕共处,且曾同车出游,招摇过市。
齐文姜的所为却应了这点为爱奋不顾身的精神,明里暗里都感染了后世的人。这让道学家们无所适从,不过无论后世的道学家怎样掩饰曲解,都洗不去齐女为爱大胆付出的豪侠本色。
如果说,齐文姜只是一个个案,那么我们可以看看卫宣公的所为,也许就会更明白一些的。
卫宣公名晋,还是公子时,就与父亲宣公的妾夷姜私通,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伋子。卫宣公即位后,宠爱夷姜,并与夷姜出入如同夫妇。伋子长到十六岁时,卫宣公想让他与齐僖公的长女宣姜订婚。一听说儿媳妇是美人,就动了坏心眼,把儿子派到别国出访,自己钻进了新娘的鸳鸯帐,这就是著名的《新台》丑闻。
宣姜得到卫宣公的宠,生了两个儿子,寿与朔。夷姜呢?死了,是气死的还是闷死的还是被害死的就不得而知了。看官请想啊,这宣姜本来应该是太子伋子的老婆,结果一转眼变成伋子的庶母。
齐文姜、卫宣公们的所作所为到底该如何品评,我想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绝对要支持男女交往的自由,在有完全拥有一个人的冲动时不要羞拒。孔老夫子在《春秋》里只字不提其淫邪的一面,如果不是《左传》在鲁桓公16年加上的注脚,我们哪里能知道他这么热闹的八卦呢?既然孔老夫子都没有说些什么,我们现代人又何必执着与这一点呢。
《西游记》中,取经路上的各种魔难,皆因着相而有,皆因破相而空,就象《西游记》的第50回的题目: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这明明是告诉人们:一切魔障,都不是我们的心外之事,而是自己心里乱哄哄。心定魔自降,悟本皆成佛。
说到这里,我们是不是该为齐文姜、卫宣公们减减压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一无所有的时候,你会和我裸婚吗?
下一篇:课间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