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亡诗社》影评
我走进丛林,因为我想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生活的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而不是当我死了的时候,发现自己从没活过。基丁真的以为他可以实现吗?他真的以为船长就是海上之王吗?如果说吸取生命的精华是生命意义的
我走进丛林,因为我想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生活的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而不是当我死了的时候,发现自己从没活过。基丁真的以为他可以实现吗?他真的以为船长就是海上之王吗?如果说吸取生命的精华是生命意义的所在,那么传统是什么,优秀是什么,荣誉、纪律又是什么?他选择了剑桥大学,到最后恨得却是他的毕业照,我们该怎样猜测呢?是说他勇敢么?
吹着口哨就怎么样了呢,是拯救了他自己还是其他人呢?
如果船不够大,就请不要妄自尊称船长。
希望你们也找到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的步伐、步调,任何方向,任何东西都行,不管是自负也好,愚蠢也好,什么都行。
《死亡诗社》呈现的并不是对纪律的抗议,而是通过那拙劣的原始的对于自我的寻找,而告诫人们这社会力量的强大。查理为什么要改名叫纽旺达呢?是他忠于生命的意义么?不是,他是逃避,逃避现实的自己与责任,说到底,他是因为清楚地明白他无法改变现实的自己,但又那样真实而渴望地希望去改变,因此才有了死亡诗社,有了纽旺达,有了那个只能藏在晦暗处不可见光的洞穴。
是萨克斯吹出了他们的心声,嘶哑、低沉、微弱的铜光。
我们都有一种被人接受的需要。但是你必须坚持自己的信仰是独特的是你自己的,哪怕别人认为它们很怪,或者很讨厌,哪怕一群人都说,那太差。
这是基丁说给自己听的谎话吧?故事那么牵强,人们改变的如此的不合乎常理,剧幕就那样缓缓地拉开了序幕,手就那样紧紧地被牵在了一起,这可能吗?是胶片送给安德森的勇气吧;尼尔的眼光从始至终都是游离的,是首次登台紧张的么,不是,是信念不够坚定啊。有谁会真的认为他的父亲会被感动么,这是什么年代,弱肉强食是没有人教就懂得的道理,哈佛、医生,基丁他认为每个人都会在他的梭罗诗歌的感化下痛哭流涕坚守信仰,而放弃现实的这一切么?他忘了他现在是有工作、有文凭、有房子、有老婆的人了吗?难道嘴里念叨惠特曼、佛罗斯特的人就不会饿死吗?我是想问,他们如果没有足够的传统,他们会丰衣足食的躲在山洞里读《英语诗歌五百年》吗?
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惠特曼曾写道:啊,自我,啊,生命/这些问题总是不停地出现/毫无信仰的人群川流不息/城市充斥着愚昧/生活在其中有什么意义/啊,自我,啊,生命/回答因为你的存在/因为生命和个体存在/因为伟大的戏剧在继续/因为你可以奉献一首诗/因为伟大的戏剧在继续/因为你可以奉献一首诗。
这是你的真心话吗?是吗?是被逼出来的吧?如果我们可以在这个传递智慧火烛的学校里感受浪漫,那么我们又有什么不能在医院里便听诊、便聆听生命的脉搏呢?校长似乎都把理由说尽了,“我们只要把孩子们送进大学,我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多么熟悉的话啊,我听过不止一遍了,我真的想问问校长,你此刻说尽了,那么你让大学校长说些什么呢?真的要让尼尔用听诊器寻找生命的精华吗?
原来,他们谁也没有真正负责。校长没有,基丁也没有。
各位,这样度过一个夜晚也不错。
是,是挺不错。雪很大,把传统都掩埋了,名誉似乎也没逃过这劫难,至于那开这的窗究竟意味什么呢?诺、恐怖、颓废、排泄?不象啊。尼尔死的时候只露手臂,他要说什么呢?他脸上写满了后悔,他不敢正视他的信仰,他还想听听他父亲的焦急,母亲的啜泣,他还是现实主义。他甚至都想象好了,那些死亡诗人,那些忠于生命意义的诗人,会用抖了抖的手郑重的签上他们的名字,他们习惯了用这种方式解决他们的问题,这是化学课学来的道理吧——还是物理课?他们习惯了找个洞钻下去,然后恢复了再坦然地钻出来。
上帝对此也无能为力,毕竟,电话也有占线的时候。
如果站到桌子上去就代表一切,那么我宁愿选择顺从。
基丁走的时候很满意,脸上挂着笑,不象船长,更象海盗。站在高处的就能被叫做巨人吗?他们依靠的不过是身后厚重的传统与盲从,他们也许真的激动过,可那究竟比什么更长一些呢?教材被撕了,还可以再买回来。时间被撕了,就再也没有了。
Savetheday。
屏幕黑的时候,也许,导演哭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